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建议(2)

2013-07-25 01:16
导读:6.2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存在下降趋势 中小学学生(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习动机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在

6.2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存在下降趋势
中小学学生(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习动机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在小学阶段的三年级到五年级有波动,先降后升,而且特征明显;在中学阶段,初中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有略微上升趋势,然后下降。

6.3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关系有显著正相关
其相关性表现为:整体性相关;阶段性相关;年级相关。整体性相关表明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业绩效的影响相当显著;其学业绩效对学习动机的作用也非常明显。阶段性相关以及年级相关表现在:在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五年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六年级只有自我提高内驱力与其学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在初中学阶段,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初中一年级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初中二年级有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其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初中三年级只有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与其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在高中阶段,只有高一年级的认知内驱力与其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中小学生不同年级学业绩效的低绩效组与高绩效组对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作用与影响上也是非常明显的。

6.4 教育建议
6.4.1  树立正确的动机观。
6.4.2  把握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发展规律。
6.4.3  “隔代教育”现象不只是农村学生教育的问题,而应成为学校教育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注释:
[1] 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第297页.
[2] S.Graham,B.Weiner.Motivational Theory and Principle[A].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C],1996.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 王有智.学习动机理论在中小学生学习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0(2):第80页.
[4] 戴海崎等.《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9.第244页.
[5] Hergenham,B.R.,1982.
[6] [美]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Williams著.张厚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9.
[7] Ugurogln,M.Walberg,H,转引自Gage,N.L.Berliner.D.C.,1985.
[8] 余安邦.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不同吗?[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94.
[9] [21]余安邦,杨国枢,成就动机本土化省思[Z].北京:远流出版公司,1990.
[10] 程国洪等.成就动机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国化面临的问题[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2).
[11] 刘加霞,申继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12] 刘志华.初中生学业成就、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4(2).第198-204页.
[13] 张学民,郭德俊.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自我概念和动机定向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第21页.
[14] 刘晓明,郭占基,王丽荣.成就动机、自我概念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1.(2):第18页.
[15] 余安邦,杨国枢,成就动机本土化省思[Z].北京:远流出版公司,1990.
[16][19][32] 周国韬.初中生学业成就动机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3(6):第344页.
[17] [24]  周爱保,金生弘. 影响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分析[J].心理学,1997.(2):第169页.
[18] 张奇著.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第196页.
[20] 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1995(2):第180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2]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6.
[23] Daniel T.Hickey.Engaged Participation versus Marginal Nonparticipation:A Stridently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 Acheivment Motivation.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al 2003(4).
[24] 周爱宝,金生弘.影响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1997(2).
[25] 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5):第276页.
[26] [27]王本法.关于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驱力构成论及其意义.天津市教科院学报[J],2002.(4):第53页.
[28] 周宏等.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第748页.
[29] 杨孟萍,丁锦红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J],1998.(4):第13页.
[30] 沃建中,李峰.小学生的成就目标和自主性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第21页.
[31] 张兴贵.初中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第32页.

 研究综述
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有关学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猜想到科学,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学习理论基于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自身学习的探究,建构了许多学习理论,揭示了大量的学习规律,提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存在于人们的学习活动之中,动机问题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随着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本能论、驱动论、诱因论、需要论及认知动机论此起彼伏, 观点纷呈。
我们认为,对学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的整合研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规律,更加深入探究学习的心理机制,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绩效的目的。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1学习与学习理论
1.1学习与学习方式
1.1.1  什么是学习?
学习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德国心理学家艾不宾浩斯(H.Ebbinghaus)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类联想与记忆的问题,并于1885年出版了《论记忆》一书,从此,人们开始学习的科学教育和理论研究。
一般认为,学习是获得新经验并引起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变化的过程,是人的经验与素质的奠基、积累、更新、重构的过程。学习,按照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的解释,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另一个意思指效法他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

上一篇:原创英语论文范文-The African-American Literary Tradit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