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话式课堂教学范式的理论建构(3)

2013-08-14 01:04
导读:哈贝马斯是在对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卢卡奇和帕森斯等理论进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理论,希望通过交往达到人类的大同之路。他将行动区

哈贝马斯是在对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卢卡奇和帕森斯等理论进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理论,希望通过交往达到人类的大同之路。他将行动区分为四种类型:目的性行动、循规性行动、剧作性行动和交往行动。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目的性行动只涉及客观世界(objective world),循规性行动只涉及社会世界(social world),剧作性行动只涉及主观世界(subjective world),而交往行动则同时涉及客观、社会和主观这三个世界。那么,什么是交往行动?在他看来,所谓“交往行动”乃是一种主体间通过符号协调的相互作用,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
由于受语言哲学的影响,哈贝马斯特别强调语言的作用。他认为解决生活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共识”,而共识的达成必须在语言的交往沟通之中。为此,他提出了“普通语用学”,并认为普通语用学的前提是:任何以达到理解为目的的交往行动都包括潜在的、不受语境制约的社会准则。哈贝马斯认为要使商谈有效,必须创造和遵循一定的商谈伦理以形成“理想语境”:首先,理想语境是开放的,它使每一个感兴趣的主体得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理想语境具有极强的免疫力,能有效地抵制权力、金钱等系统的侵蚀,有效保护生活世界的理性沟通;第三,理想语境能保证通过自由言谈、辩论区分出三种“有效宣称”,即真理宣称、正当宣称和真诚宣称;第四,理想语境能保证行动者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达成共识,这是有关生活世界的关键;最后,理想语境中的辩论是一个开放的、无限的过程,谁都不可能宣布掌握了终极真理,从而成为大众的代言人。在理想语境中的沟通行为是一个无限的提出、协商、修正的过程。理想语境是人类实现理想社会的保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本身。可见,哈贝马斯所言的“理想语境”的主要特征就是“以争论的重要性”代替“传统的重要性”,“以理性的独立思考的态度”代替“对权威的盲目忠诚的态度”,从而缓解“宽解机制(relief mechanism)中“凝固”与“代替”对人类语言自由沟通的阻碍。“凝固”主要指的是“对权威的盲从”,“代替”主要是指“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力与金钱作为广泛沟通媒介的负作用”。[31]
当然,许多学者质疑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可操作性,甚至连他自己也承认
这是一个“乌托邦”色彩太浓的理论预设,不过他认为乌托邦并不等于虚幻。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了作为人类实践的交往行动的合理化问题,针对现代社会中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的病态学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应对策略,这也为复归当代社会生活世界的本真面貌提供了可行的办法。
三、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与对话教学思想
马丁•布伯(1878~1965)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它的主要代表作有:《我与你》、《人与人》和《生存的对话:哲学和教育学全集》等。他的“对话教学”集对话主义理论之大成,在欧美思想界享誉甚高,并真正使对话主义哲学摆脱了独白主义哲学的传统,成为现代人类哲学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布伯的对话哲学思想
布伯的对话哲学思想集中表现为“我-你”关系本体论与“肯定他者”的哲学命题。“关系”是布伯哲学的本体,关系先于实体,实体由关系而出。关系的领域是人类现实的原初范畴。布伯认为个体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发生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我-它”与“我-你”。在“我-它”的关系中,“它”(客体)只是“我”(主体)认识、利用的对象。在这种对立而不交融的关系中,“我”不能发现自身的意义;而“我-你”关系则是人类应有的真正的基本关系。“你”是绝对存在者,是世界。当“我”与“你”相遇时,我以我的整个存在,我的全部生命和我的真正本性来接近“你”,“你”不再是我的经验物、利用物。“我-你”关系被布伯称为真正的“对话”关系,是我与你之间活生生的精神上的相遇关系。“我-你”对话关系具有直接性、交互性和“相遇” 三个最典型的特征。[32]“肯定他者”也是布伯对话哲学的重要命题,是交互性的“我-你”关系达成的重要保证。布伯认为,人与人之间能否达成交互性关系,最大的障碍是人的行为兼具“存在(being)”与“外观(seeming)”的两重性。实践为“存在”所主宰的人会自主地、真实地将自己投向他者,不管会给他人留下何种影像;而实践为“外观”主宰的人非常期望能经他人留下良好印象,为了能被他者肯定,甚至准备弄虚作假。因此,布伯的“肯定他者”的行为是建立在一种对他者价值与潜能的深深的敬意之上,是建立在一种发现他者能成为什么并坚持使之潜能得以完成的意志力之上的。[33]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布伯的对话教学思想
布伯的对话教学思想,一方面是基于其对话哲学,另一方面是在对新潮教育思想的深刻反省和批判中产生和发展的。北师大博士米靖曾对马丁•布伯的对话教学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将其归结起来,仅就布伯的教学目的与作用观与教学中师生关系两方面进行论述。
1、关于教学目的和作用。布伯认为,师生双方的活动不可避免地被传统限定,因此教学必须在他们所处的历史关系中进行与发展。但他对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强烈地质疑。他认为,传统教育确定了一套学校必须传授、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体系,设计了利于学生掌握的知识传授方式,并定期测验学生以确保知识得以保持。而事实上,这些方式的最终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将各种知识条目进行精确的量化,却不能将其融汇成为学生精神整体的有机部分。在布伯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和认识要通过师生间训导的、批评的、反省的对话来完成,布伯确信,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寻找一种可能的方式去将非个人意义的客观知识转化为个人意义的主观知识,在“我-它”知识与“我-你”知识之间建起转化的桥梁。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处于“关系”中主体个人的“对话”能力,使其能在对世界整体的认识中,在关系中找寻个人的意义。布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喻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34] “相遇”引发学生和教师之间交互式的“对话”,通过“对话”教师控制、引导和支持儿童潜能的发展。因此,布伯说:“决定性的影响不是被归于本能的释放,而是归于被释放的本能相遇的力量,即教育力量”。[35]布伯坚持人的发展只有在构成人存在的各种关系之中才能得以完成,如审美的和社会的关系;学习和认识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等等,而所有这些关系最终都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对话”关系所限定。因此,布伯反复强调:“教我们说‘你’的不是创造本能而是交流本能。”[36]所以,布伯将个体与同伴在关系中、在共同工作中“对话”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上一篇:对话教学范式的生成与实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