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话式课堂教学范式的理论建构(6)

2013-08-14 01:04
导读: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范式,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现代超越,它既符合教学过程本身的要求,又体现了现代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它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范式,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现代超越,它既符合教学过程本身的要求,又体现了现代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它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与革命,它只表现了教育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或者说是一种可能的理想状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对话式的,不能仅仅依据表面上是否存在你来我往的言谈,“真正决定一种交谈是否是对话的是一种民主的意识,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生和共存,致力于和睦相处和共同创造的精神的意识,这是一种对话意识。”[48]
第四节 对话教学的特点
通过对对话教学本质的理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范式,与独白式课堂教学相比,理想的对话式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与平等是对话教学的首要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是对话的前提。民主平等包括知和情两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师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思想的平等。民主,既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问题结论上。对话关系是一种“我-你”型的民主平等关系,是每个参与对话者都真正心系对方,把对方作为平等主体对待,是“我”与“你”之间活生生的精神上的相遇关系。
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正的人。他必须集中更我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49]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习者,师生双方都作为独特的学习个体而存在。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是一种文化样式,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也是一种样式,两者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并且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教师不再把学生视为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而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在教别人。教师不再是单向的言说者,学生也不再是沉默的听者。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50]这种“我-你”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爱、谦虚和信任的基础之上。如果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民主平等,那么课堂中的对话就是隐含话语霸权的程式化的问答。对话成为少数精英的专利,大多数学生沦为沉默的听众。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自由开放的教学“场境”
“场境”是勒温动力场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在头脑中实际发生影响的心理环境。由于需求的作用,心理环境产生了场的动力。人的行为就沿着动力的方向向心理对象移动。教育心理学认为,在自由和谐的教学“场境”之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教师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授课艺术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处于良好课堂教学“场境”中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对提出的问题反应迅速,能从多方面去搜集组织材料回答问题,从而使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课堂教学“场境”,是自由和谐的,既有紧有松、又疏密相间。只有在自由开放的教学“场境”中,对话教学的活动主体才能自由、公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理性的对话和协商,民主地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主体才能真正拥有和获得亮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参与对话和讨论的资格。
对话教学中的“场境”体现出了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沟通合作等特征。但是,自由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张有弛地控制对话的节奏。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由发言的氛围和空间,将学生引入充满矛盾和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想发言;其次要为学生铺路搭桥,让学生有言可发;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并适时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
三、“话题”是对话的核心和关键
对话并不是两个人或多个人参与的一种私人关系,对话在开始时可能仅仅是闲聊,而这实际上也是对话形成的最经常的方式,然后对话者之间逐渐出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某一话题,他们的意识被双方指向的概念所激发,从而形成真正的对话。可见对话的核心和关键是对话主体间共同关心的话题。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何谓话题?话题既是 “主题”,也是参与对话的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这里的“主题”是经验的焦点(focus)、意义(meaning)和要点(point),表达的是一种简洁明了的陈述;它并不是在文本中所遇到的某个对象,并不是指某个具体事物,它是人们试图理解现象的一种形式,它描述生活经验结构的一个方面;主题是对意义的需求或渴望,是我们可以获取事物意义的意识;主题是创造(invention )、发现(discovery)和揭示意义(disclosure)的过程;主题可被视为联系点(fasteners)、焦点(foci)或线索(threads)。[51]而话题作为“问题”,也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它具有定向、整合、导行和启发的功能与特点。
对话教学中的话题或问题至关重要,它既不是作为传统教学中的知识导入的引子而存在,也不是作为知识获得后供学生练习所获得知识技能的题库而存在,而是作为对话教学运作的轴心而获得了全新的价值。一方面,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使问题衍生为知识表征或新问题,而问题同时又成为师生关系的中介和对话体系的桥梁;另一方面,问题的迎刃而解又以师生间的适应与合作为基点。作为话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和非预期性。
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意义的生成性
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是寻找和发展共同点的过程,是不断寻求“共视”或“共识”的过程,是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的过程,是借助情感相互濡染的过程,是人格相遇的过程,是思想精神相互贯通的过程。对话教学摒弃以教师为轴心,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师中心论”,也不主张以学生为轴心,教师无原则迁就学生的“学生中心论”,而是认为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孩子”。对话教学实质上是师生与文本、环境、师生之间、生生间的交互活动,它并不是预定好的,而是在进行中不断变化,是由对话方式及其活动过程决定的。
上一篇:对话教学范式的生成与实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