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探讨(4)

2013-07-25 01:15
导读:下,规范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了。多年以来,学 界一直在为的投机性辩护,这是完全正确的。但近来有些劝政府利用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为国有企业圈钱
下,规范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了。多年以来,学界一直在为的投机性辩护,这是完全正确的。但近来有些劝政府利用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为国有企业圈钱,甚至提出政府托市的主张,这就有问 题了。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在设法规范证券市场,减少其投机性,以增加其价值,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只有在这一定前提下,才能够逐步扩大国有企业和国有向直接的规模。假如政府带头在证券市场中圈钱,那么这个证券市场就永远也规范不起来。
从微观层面论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嘉兴市中心支行行长 单丽蓉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整个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国现代金融制度和良好金融秩序的建立。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缺陷、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缺陷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缺陷从微观层面来看,核心的问题是金融风险还难以有效地防范,经营业绩和效益还不高,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低
1.总体布局不合理。从总体布局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按区划设置分支机构,使一个区域内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齐全,在业务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四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只能在某一个平衡点上均分既有的业务量。业务总量较大的区域,大家可以分得多一点;业务总量较小的区域,大家都分得少一点。
2.个体布局不合理。从个体布局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原来有业务范围的界定,尤其是银行的业务范围界定是比较明显的,农行在所有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是比较合理的。但工行、中行、建行,尤其中行和建行在所有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就很不合理,业务量不足,效益较差。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资本单一和不足,竞争实力弱
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国有独资的,显得非常单一,而且多年来几乎没有充实资本金,所以不论从全行来看,还是从分支机构来看,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资本的单一和不足,从金融改革开放的要求来看,以及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则其竞争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不强。
(三)条块关系不顺畅,垂直领导难
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尽管在北京,但其分支机构分布在各个地方,这样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的矛盾就集中反映在分支机构日常业务经营上。从理论上看,国有商业银行不论是党务、行政事务还是日常业务都是垂直领导,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国情所限,一些业务的开展有关分支机构不得不依靠地方党政,所以要完全体现垂直领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不仅如此,分支机构身处地方,包括子女就学、就业,以及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等,离开了地方党政的支持会非常困难,这更使垂直领导的效率受损。
(四)银企关系不顺畅,经营包袱大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国民储蓄的70%以上,并通过低贷款利率将其中的80%投向国有企业,以维持众多低效国有企业的继续运转,使国有企业已发生的亏损向国有商业银行转移,形成国有商业银行的潜在资产损失。国有企业总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的,国有企业也是国家的,把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据为己有,只不过是将国家的一个口袋的钱往另一个口袋里放,没有多大关系。这不仅形成潜在的货币信用危机,更使国有商业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业务经营难以轻装上阵。
(五)用人机制不灵活,人员结构老化
人员能进不能出,导致人员结构老化。据我们对平湖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支行的表明,用人机制不灵活,人员结构老化,影响其业务的开拓、创新,同时也影响到分支机构在业务经营中自律意识的提高,出现违规经营主要是从业人员所为。一些犯法案件的发生也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有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六)多级管理不精炼,经营效益差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致命缺陷是层次多,管理人员多,管理很大,经营效益不高。同时,最近以来,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授权授信制度,使经营行——县(市)支行作为经营行了解业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却无权决定有关业务的开展与否,而二级分行以上的管理行不熟悉业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却要审批有关资产业务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这个矛盾表面上看源自于风险与效益难以统一,实质上是管理模式有问题。
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缺陷的成因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之所以会形成多方面的缺陷,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方式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方式采取纵向的行政管理,而不是横向的企业化管理。纵向的行政管理必然带来:(1)在机构设置上以行政区域为主设机构。(2)在经营管理上实行三级管理 ,一级经营的管理模式,并且三级管理时不时地对一级经营行的业务经营权加以干涉。(3)在用人机制上,由于行政色彩严重,从业人员甚至以国家干部的身份出现,有了这个身份,不管业务经营能力如何,不会影响其个人收益。
(二)计划经济思想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尽管身处市场经济之中,但计划经济思想仍相当严重,表现在资本金仍然守住单纯的国有防线;分支机构的领导人仍以干部的标准考核,而不是以经理的标准考核;在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以国有事业单位面貌出现,党政工团妇应有尽有。不仅如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行员职位走行政系列,从总行行长到县支行行长的行政级别等,与政府官员的系列层层对应,这种官本位的人事制度是计划经济思想的产物,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较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三)政府职能的转换问题
目前政府的职能仍然是管理经济为主,由此使在支持经济发展,开拓自身业务过程中不得不依赖地方政府。比如目前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较优质贷款业务是修建高速公路、旧城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而这些贷款项目的取得不是通过投标等市场运作的方式,而是通过政府协调等行政方式(这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具体体现),所以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分支机构)要取得这些高效低风险的业务必然仰仗政府,这样就不得不听命于政府;反过来政府有困难要你解决,你必然要解决,而政府的困难,银行能解决的,无非是对亏损企业发放贷款。
同时,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尤其是企业破产倒闭中,银行债权的落实也要依靠政府协调,否则不仅银行的债权得不到保全,而且得不到分文贷款的偿还。这样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得不依赖政府,满足政府提出的有关条件。
再次,尽管已经建立了三家国有政策性银行,但机构有限,业务范围严格,服务面较窄,国有商业银行遗留下来和解决特殊情况下的一些贷款仍包含一定的政策因素,仍然承担大量的政策性业务。有的政策业务是政策性银行没有划转的,有的是政府部门日常加给你的。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中,有的贷款已成为不良资产,成为沉重的包袱。
三、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
(一)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按照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通过改革把国有商业银行真正办成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银行,并在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二)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应围绕机构布局、资本金改造、管理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来展开。
1.合理布局分支机构,提高运行效率,具体设想是:(1)分支机构不按行政区划设置,而按经济区域设置。(2)除农行以外,工行、中行、建行的分支机构设置实现城市化,即向大中城市集中。(3)原有的分支机构在重新布局时可以实行并购,如某一县(市)内只保留农行的,工行、中行、建行的业务、人员可由农行并购。(4)分支机构重新布局不能一概而论,发达地区的县(市)金融业务量较大,可以保留除农行以外的机构,否
上一篇:论过渡期的外资银行监管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