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探讨(6)
2013-07-25 01:15
导读:高效配置。 三、国有商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难点与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有不少有利条件,如政策上有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部分股份制商业
高效配置。
三、国有商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难点与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有不少有利条件,如政策上有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功运作经验等,但是,面临的难点和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是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主要障碍。我国不良资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1)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不良贷款比例相对较高。(2)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还有政策和变化的影响等。(3)利益关系特殊。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的,二者之间存在着超的血缘关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国有企业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等的综合表现。(4)在国外,银行不良贷款大多表现为房地产贷款或股票等资产,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则主要是信用贷款,比如大量对企业、外贸企业的不良贷款。在银行国有独资形式下,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弥补不良资产而形成的资金窟窿;而股份制形式下,需要利用银行的自有资本金来填补。因此,如何对不良贷款进行科学的资产核定,将成为股份制改造中比较敏感的环节。从上述不良资产产生的复杂性来看,不良资产作为改革的必要,如果由银行自身负担或通过股份制转嫁给者,一方面显失公允;另一方面,对其资金的募集、资本的有效运作都将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剥离不良资产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条件。
2.国有商业银行仍承担有一定量的政策性业务。目前的几家政策性银行,由于受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限制,难以承受我国目前繁重的政策性金融业务。过渡期间,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承担部分职责,继续发放一些政策性贷款。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居民金融意识淡薄,易产生信任危机。长期以来,广大居民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的大银行,不会发生任何危机。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如果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必然会引起部分居民波动,对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发生动摇。这也决定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将是渐进的,必须积极稳妥地缓慢释放国家垄断的风险,使民众逐步认识和接受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由此可能带来的损失。
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总体构想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包括国家、企业、个人,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外资参股)。通过股份制法人产权制度创新,银行由国家控股,不仅不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发挥“杠杆效应”,扩大国有金本对资本所支配的数量和范围,从而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业绩优秀的大型企业(集团)参股商业银行,可以以产权为纽带,实现产融结合,协调银企关系;个人投资不仅能够实现私人资本社会化,而且有利于产权的分散和产权边界的明晰,从而强化所有权的约束力;小数外资股,所占比重不大,能起到促进和补充作用,便于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一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化运作,要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和银行法人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从原有机关式管理走向法人治理。必须按照权力结构、执行机构、经营机构和监 督机构相互分离、互相制衡的要求,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银行治理结构,有效地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国家作为所有者与其他所有者一样,也要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来行使所有者权力,政府不能再以所有者的身份来直接干预银行的自主经营,而是由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机构或部门来行使所有者权益。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关于改革的几个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
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可分四步走:(1)解决法律法规严重缺位问题。在此阶段,应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法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资本规模和注册、上市条件,兼并和破产等作出专门规定,并制订相配套的财产法和修订其他相关法律。(2)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进行彻底清理和以风险为基础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3)在解决不良资产的基础上,通过自然人、法人和政府的持股,把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资产进行资本化和股份制改造,通过资产的资本化运营,使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资产股份化,并使商业银行现有资产结构优化。(4)在上述过程完成的基础上实现商业银行资本的资产化经营。这是在实现资本化运营过程之后,金融资本再被运用于不同形态资产的过程即资产组合管理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一过程和专业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和股本资本的增值,这是商业银行股份化的最终目的。
第二,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问题。今年4月,中国首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成立,揭开了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序幕。管理公司由国家设立,与银行相互独立,银行将不良贷款剥离出来,公司以帐面价格购入这些资产,由专家和专业人士广泛采用商业银行所不能采取的各种手段进行管理,通过出售、转让、置换、化、打包处理、债转股等方式进行处置,对债务人则运用管理咨询、重组、上市、收购兼并、分拆、破产起诉等方法推动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约束,使银企关系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在理论和实践中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职能;(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来源;(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接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4)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中如何运作;(5)如何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静态的贷款资产转化为动态的证券资产;(6)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宜早不宜晚,宜果断不宜犹豫不决,宜抓紧处理不宜拖拉。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三,关于股权结构设置以及分配问题。国有资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控股形式,绝对控股是国有股权占整个商业银行股本的50%以上;相对控股是指国有股权在整个商业银行的总股本虽然达不到50%,但由于股权分散,国有资本仍然处于控股地位;还可以采取“国家黄金股”的形式,以少数国有股份控制股权。国家金股,即给国家股赋予一种特殊的价值和身份——具有不贬值和管理上的特权,这种特权可以在股份制金融企业的重要财产处置、管理变更、兼并和其他企业的重大变动时期行使,以解决非国有出资者担心因不能掌握控股权而产生的其他担心问题。国家金股的设立旨在:一方面它使政府拥有特权,另一方面政府又可以选择不去行使这些特权。这种形式在我国金融体制过渡时期是可以考虑的。
第四,关于政策性金融业务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大量政策性金融,把政策性业务从国有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条件。为此,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一是国家的支出中应逐年加大现有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投入;二是组建新的政策性银行,如成立政策性住房信贷机构来管理住房公积金、公房销售款以及其他资金,这样既符合目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又能减轻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信贷压力;三是提高政策性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步伐。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体制重构的设想
中国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 唐小光
我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