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探讨(5)
2013-07-25 01:15
导读:则形成区域内新的垄断,不利于的发展和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允许其他股份制商业在经济发达的县(市)设置分支机构,有利于适度竞争和推进商业
则形成区域内新的垄断,不利于的发展和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允许其他股份制商业在经济发达的县(市)设置分支机构,有利于适度竞争和推进商业银行改革。
2.改造资本金构成,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1)从上筹集资本金,通过发行股票从社会上募集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2)内部职工持股,增强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可以考虑从业人员在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一定时间,相应取得一定金额的股份。
3.加强垂直领导,协调条块矛盾。在当前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之前,一方面要强调垂直领导,另一方面更要协调好条块矛盾,目前协调条块矛盾是主要的,加强垂直领导具有从属性。
4.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一级管理,多级经营。国有商业银行总行主要承担管理职责,分支行主要承担经营职责,如此才会提高经营效益。
5.理顺银企关系,协同国有银企改革,减轻国有商业银行包袱。必须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亏损的维系机制,构建以“借债行钱,平等对待”为核心的新型国有银企关系。为此必须建立金产经营公司,构建有效率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形成国有商业银行损失补偿制度,有效弥补国有商业银行呆帐损失。卸掉国有商业银行的包袱,除划给经营公司的资产以外,对于其余不良资产逐年加速提取呆帐准备金予以冲销,否则历史包袱始终难以卸下,改革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6.完善人事激励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做到人员能进能出,打破员工中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的界限、正式工和临时工的界限 ,谁适应工作谁就上。
7.完善内控制度,防范内部风险。(1)建立健全内控监管的有效预报、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制度,预测预警金融风险,及时了解业务经营状况。(2)健全完善以各职能管理部门为主体,以各项
规章制度为基础的内控自律机制。(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有效保障机制,包括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干部、员工岗位转换和定期交流制度,加强稽核监督工作的领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8.树立思想,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必须确立好自身的定位,采用公关、促销等手段开拓业务,做活生意。不能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自居,等客上门。
(三)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这些措施是:(1)政府要加速转换职能,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一个自主经营的。(2)央行监管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3)全社会要建立良好的信用秩序,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一个守信的环境。(4)国有企业要加快改革,面向市场筹资,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一个轻装上阵的环境。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
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副行长 王琦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客观地讲,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还停留在一种形式上或外延性改革的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虽已暴露但远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从产权安排、组织形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领域、经营方式等方面考察,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还相距甚远,尤其是在银行产权制度上存在严重缺陷,滞后于企业改革,已经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换的主要障碍。面对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现实,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
一、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实质上是产权主体单一抽象的自然人产权形式,国有银行财产所有权的行使实际上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政府的职能又是通过中央政府部门引导、控制和监督的。其直接结果就是:(1)虽然上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但在实际工作中国有商业银行仍然被当作政府的职能部门,金融手段化运用的问题很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很难做到自主经营;商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职能,使其经营目标多元化,弱化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2)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界定模糊,产权主体虚置,所有者不能有效行使和转让剩余索取权,而对于经营者来说,缺乏利益驱动机制,使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所有者也不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难以避免“出工不出力”、“谋私”等“风险”的产生,导致经营效率低下,经营者缺乏发展的冲动。(3)因产权主体的单一性和缺少产权的结构安排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载体不明。由于银行的风险只能用其股权资本作担保,且股权资本的规模和结构又决定着这种担保作用的发挥,与工商企业相比,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银行产权的特殊担保作用,在于其结构的合理性和单位量的产权须承担较多的担保份额。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是以国家独资所有的单一产权结构为主体的,所以,国家作为所有者就成为承担国有银行经营风险的唯一载体,政府充当了储蓄和的风险中介,使负有资产经营责任的各级经营者和管理者无任何担保约束作用。在经营者不能分享生产剩余的前提下,经营者难以与所有者实现利益兼容。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是解决当前产权制度缺陷的唯一选择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分离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所有权和商业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法人财产经营权。以国资局或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机构,代表国家作为出资者,落实所有权代表,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代表国家行使出资者的重大决策权、财产监督权和收益权。落实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产权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能够解决目前产权方面突出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1)金融资产的属性与产权制度设置不当的问题。金融资产的属性应是一种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和完全可分性的私有(自然人和法人)资产,基于产权的经济分析原理,应选择一种集体的产权结构制度,才是实现金融组织效率的制度设置。从所有制上说,出资者以产权明晰的股份作为联合劳动的“纽带”而形成的法人财产所有制,应视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同时,股份制企业具有一种“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能 够很好地解决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三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2)产权界定模糊和结构单一造成的风险载体不明问题。股份制是一种产权明晰基础上的股权结构治理组织,这种组织不但能够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激励兼容,而且因股权的分化和结构性作用能够很好地分担和化解商业银行营运的风险。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集中了全国近80%的信贷资金,作为载体,将潜在金融风险全部转移给了国家,金融风险直接上升为国家风险,威胁着国家经济安全。在实行股份制后,所有出资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分散了原本由国家承担的金融风险,确保了国家经济安全。(3)风险资本不足和补充问题。风险资本不足和经营风险加大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股份制改造,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其优势显而易见:一是减轻了负担,缓解了政府压力;二是股票溢价部分,可以用来冲销呆帐,释放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信贷风险;三是可以通过配股扩容等途径,灵活调整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相关指标始终保持合理水平。(4)金融资本和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问题。股份制的引用和股权的交易有利于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而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又有利于商业银行约束机制的形成,否则,运营不良的商业银行将会在资本市场上被购买或兼并。同时,金融企业约束机制的形成有利于金融资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