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
2016-02-11 01:05
导读: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及原因 (一)调查概况 我们运用了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采访和电话问询互为补充的调查手段。调查范围涉及生产性企业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及原因
(一)调查概况
我们运用了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采访和电话问询互为补充的调查手段。调查范围涉及生产性企业8家,其有企业4家、股份制企业2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其资产总额由640万元至17亿元不等。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供产销、收付款和理财各循环系统、经营环境、责权运行、内部审计设置等方面。
从回收的8份问卷情况看,股份制和合资企业态度比较诚恳,部分国有企业有意遮掩,问卷的回答过于理想化,不足为凭。这从侧面反映出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或知之甚少。就筛选出的5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尚处较低级的阶段,具有某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纵,但疏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较重视供产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等等。
我们的调查对象,有几家是中型以上的股份制和合资的生产性企业,它们的内部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以为,这些企业在控制环境、会计责权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方面还比较薄弱,有待改进,而且这几方面在内部控制结构中均居重要地位。本文以下将对企业在这几方面题目、原因及对策做较详尽的剖析。由于程序控制在个企业中具体操纵各有不同,且企业在这几方面的控制较为健全,在此我们不作具体阐述。
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题目
1、控制环境方面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效果的好坏。调查显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如下题目: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我们调查的这几家企业中就有两家未制订成文的内控制度,而它们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9亿和8.9亿元人民币,这一事实反映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熟悉到内控对于企业经营的重大意义。
(1)组织机构设置不公道。有些国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模式——政企合一的原则来设立。这种机构设置仅考虑到行
政治理上的方便,而没有留意到企业组织的公道性题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治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题目。另外,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分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3)企业制度不健全。①厂长(经理)负责制未真实落实,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例如厂长(经理)缴纳的风险数额只是象征性的,对他们无法构成压力。多数的国营企业领导人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一旦出了题目仍由国家来承担损失。这样企业的经营者可能基于利己动机而利用职权侵吞资产或大肆挥霍。为满足这种欲看,有些经营者不会重视内控的建设,甚至有意忽略或阻挠,反过来又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习惯,形成恶性循环。②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雇佣职员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很多是凭关系挤进企业;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练习、待遇、业绩考评及提升的制度;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企业职工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值得怀疑,即使设立良好的内控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治理者素质较低。在调查的企业中,有三家国营企业的治理者素质较低,普遍未受过高等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治理者进行治理培训。这样低素质的治理者即使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治理好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经营者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方式与风格。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会计责权控制方面
会计责权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手段,包括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计责权目标的制定与分解、会计职员素质和会计操纵手段等。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会计责权控制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