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经济功能分析(3)
2017-06-21 01:02
导读:第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在中国,直接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按照市场规则展开经济实践程度(包括时间、空间与深度等)和经验积累程度,
第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在中国,直接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按照市场规则展开经济实践程度(包括时间、空间与深度等)和经验积累程度,二是市场规则形成中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程度。1992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实践中,市场规则快速成长,正逐步成长为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机制,但同时,计划经济机制也在强力发挥作用,不仅严重限制(甚至抑制)了市场规则的顺利形成,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计划经济是运用行政机制组织经济活动以实现政府目标的经济格式。在这种格式中,政府经济目标服从于行政目标并导向着经济运行,由此引致如下一些现象发生:其一,由于政府行政机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庞大系统,各个政府部分从不同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治理着国有企业的各项事务,所以,政府目标通过各级行政系统贯彻到国有企业的结果是,行政目标、行政机制从而计划经济机制不仅成为宏观经济的主导机制,而且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微观运作的主要机制。其二,等级制和等级治理既是行政运行的重要机制又是维护行政关系的重要机制,由此,将行政关系落实到国有企业必然发生按行政等级的权限来治理国有企业的结构(即令各家国有企业按其行政级别分属对应的行政机构治理)。在这种结构中,国有企业的经营运作在严重的行政约束中展开,很难说清究竟应以市场为导向还是应以行政目标为导向。其三,信息封闭传递是行政运行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每个上级监控下级的重要机制,由此,极轻易发生两类现象:一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条件下进行“暗箱”操纵,并将这种行为延伸至市场操纵,使市场运行发生扭曲,二是行为标准依行政等级的高低而界定,同时各级政府部分又各有所好,使得国有企业时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行政机制并非经济机制(实际上是一种超经济强制的机制),等级关系与市场经济的“公然、公平、公正”原则分属不同的范畴、无法融合,为此,要改变计划经济机制对企业运作从而国民经济运行的严重制约,推进市场原则的成长,就必须使企业运作切实摆脱行政关系的约束。但在现有国有经济范围内,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来做到这一点,是极为困难的。改革企业运行机制必须跳出以行政关系为主要框架的国有经济范畴,由此,国有资产应逐步退出完全竞争的产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的国有企业应逐步改变为非国有企业。这一进程的实现,既取决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步速,也取决于民营经济等非国有经济进进国有企业的步速和程度。市场经济是以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非国有经济,才能真正改变计划经济机制支配国民经济的格式,有效推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第三,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直接受到国有资产调整、企业领导调整、职工就业、企业发展等一系列题目的制约。不解决好这些题目,国企改革难以迈出步子。要解决这些题目,在国有经济范畴内又举步维艰,与此相比,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是一条现实之路。 其一,对国有企业来说,国有资产的调整主要涉及两个题目——资产存量盘活和资本金(数目和结构)调整。在国有经济范畴内将优良资产向某些国有企业集中,是有可能优化这些国企的资产结构、进步其资产质量的,但就国有资产总量来说,不仅资产存量没有多少改变从而并未真正盘活,而且资本金结构也难有实质性改善。实践证实,国有资产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国有资产的参与。通过将国有资产向非国有经济部分转让来实现国有资产存量的盘活,通过非国有资本向国有企业的注进来实现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并补充国有企业资本金的不足,是国有资产调整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调整国有资产的过程中,不能不重视发挥民营经济及其他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
中国大学排名
其二,国有企业领导的调整主要涉及两个题目——弱化行政机制和企业家市场的形成。从弱化行政机制来说,在现有国有独资范围内,要减弱行政机制对国企领导人的制约是极为困难的。一个可选择的路径是,通过大量引进非国有资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国有独资格式,使企业从基础性财产关系上脱离行政约束。从企业家市场形成来说,只有在非国有资产的基础上,企业高级治理职员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遴选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才可能在竞争中成长成熟。显然,离开民营经济及其他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要实现国有企业高层治理职员的调整,使他们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当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