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快捷性。网络这种特点表现为:①速度快。驾驶“快马”的网络文化传播速度是一触即传天下,用“坐地Et行八万里”已无法形容。任何一种“网民”所关注或感兴趣的现象,瞬间便可传遍世界,成为时尚,使“环球同此凉热”。②上网人数剧增。从1993年9月IT产业兴起至1999年短短6年间,全世界上网人数就达2.6亿;到2000年底上网族已达4.14亿,。③“快餐文化”大量涌现。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具有简洁、平白、快速特征的“快餐文化”迅速成为时尚,成为现代文化生活的特征之一。
开放性与非中心的全球性。与相比较,网络传播是开放而没有中心的。任何一个网络人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是自由、自主的;任何网民、网页都可以成为中心。网络文化开放性的魅力,在于可让网民自由交流,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随心所欲,迎合了当代青少年的自我心态。而网络的非中心性则与其全球开放性紧密相联,每一个网络人都可以“触一键而动全球”,通过触网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每一个网络人都可以“东家长、西家短”地评论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任何人和任何事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既有加速多元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和发展的功能,同时也使西方某些发达的文化、价值凭籍其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君临天下”,形成“殖民文化”,进行“文化侵略”
自主性:网络行为是一种自主的个体行为,每一个网民都具有文化主体的地位:现时其他传播文化那种“精英阶层——把关人——大众”的影响模式,具有明显的控制性,即文化生产者为精英阶层所控制和操纵,文化信息需经把关人来传给普罗大众;把关人以把关为由,随意以增、删、改、管、卡、压等形式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导向、加工,人为改变了信息的自然性或原本意义?而网络文化是一种点对点,面对面的自主文化,“大众——大众”是其基本形式。任何网民都可自由、自主、不受束缚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从开放的网络中获取多元化的信息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也是网络像漩涡一样吸引人和让人产生眷机情结的原因之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创造性。网络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走进世界”、“创造世界”的欲望和在“网络世界中寻宝”的希望,而网络又为所有怀抱壮志的人提供了各种潜能发挥的机会。它是拓荒者创造性发展的最大舞台
交互式思维。多元、互联的网络文化特点营造了网络行为的交互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信息的双向、多向交流中产生,具有即时反应性、随机应变性、相互启发性和多元整合性等特点。它是一种高效、灵活、互动、协同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促进人的智慧发展。
二、双刃剑:网络文化的价值审视
网络文化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开创了崭新的第四媒体时代。它从诞生的时候起,便对富有好奇心和探险精神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其宽频高效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学习交流和文化享受、娱乐的需求:但是,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它对的影响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同时并存。它一方面为人类展现了E时代数字化生活的全新、美好的前景,并为新一代的潜能开发提供了巨大舞台;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各种各样非秩序化(脱序)、无政府主义、病态的网络社会问题。上述的网络文化特点及其影响对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品德发展和青少年道德等方面同样表现出正与负效应兼具的双重意义。它既为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希望和新的活力;同时又带来了许多新的网络道德问题,增加了德育的难度,对现行德育模式与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和挑战性。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矛盾冲突。
(一)道德规范的性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全球性的矛盾
道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不同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容。如东方民族的道德价值注重群体意识,而西方社会的道德价值则偏重个人精神。网络文化的全球性、开放性特点,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多元性。这既有助于民族性的道德融人全球性的共同道德体系,又可以使民族性的道德“围城”被突破而导致瓦解;既有助于青少年道德视野的拓展和道德判断、选择、协同、整合等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传统的顺从型、依赖型道德向现代的主体型、自主型道德转变,也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价值混乱或民族道德精神的丢失。西方某些信息输出大国通过网络传播来进行“文化侵略”,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渗透进来.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产生认同和依赖感。根据我们的,当前青少年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价值观念表现出相当大程度的认同:59.8%同意“个人主义、自我中心”的观念;75.1%同意“性自由”的观念;97.2%同意“信仰自由”的观念;44.6%同意“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观念;64%同意“有钱就有一切.金钱万能”的观念;92.7%赞成“享受人生”的价值观念;信仰自我奋斗的学生占44.5%,信仰上帝、宗教的占l1.4%,而信仰的只有2.1%。可见,以上倾向与网络文化开放性、全球性特点所带来的西方“殖民文化”影响有关。凭籍在国际互联网上占有的语言和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美国人直言不讳他们的文化理想是“让全世界都用北美人的方式思维与书写”,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更声称要“领导全世界”。其“殖民地文化”的企图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