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2015-03-08 01:4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文章针对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
[
摘要]文章针对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现状,通过研究和实地考察,指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了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对所属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制约因素,从政府、高校、和个人角度提出了解决此类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 贫困学生 资助政策
随着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贫困家庭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贫困生问题更为突出。据,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学生一般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左右,其中特别困难学生一般占10%。我们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0个院系的1000名学生进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70元(当地最低生活保障金)以下的达到31%,有20%的学生家庭享受低保,问卷中选择靠家庭收入能完成学业的人数仅为45%。近几年,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出台了--不少政策,试图帮助高校贫困学生减轻经济负担,完成学业,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学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需要资助的学生人数多
由于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所以还存在着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所处的位置不佳,再加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一些贫困学生认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就读,能够在各种消费上有一定的节约,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从而造成贫困生报考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人数增多。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社会资助力量薄弱
地区经济欠发达必然导致当地企业事业单位经济力量薄弱,所以社会资助的力度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内一些有名气的重点院校社会每年提供的奖、助学金能有几百万元,受资助的学生能达到在校生总数的50%,而像一些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名气不大,社会力量不愿向其提供奖、助学金以及
助学贷款。
(三)学校经济实力较差
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一般都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没有自己的企业和实体。所有的资金来源基本都是靠政府拨款,用于资助贫困生的经费就必然减少。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制约因素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多年来部、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制度、国家助学贷款和贷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助学体系,努力保证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有的高校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经济状况、国有的经营状况、企业事业单位等一些社会资助力量的经营状况都相对较差,而这些相关的单位或部门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着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对高校的贫困学生资助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
(一)奖学金获奖率低,受奖覆盖面小
奖学金制度既有政府设立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地方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也有学校自行设立的各种奖学金,还有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学校设立的社会奖学金。国家奖助学金具有获奖率低、受奖覆盖面小的特点,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贫困生人数较多。所以,学校贫困生需要的是获奖覆盖面广的奖学金制度。优秀学生奖学金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贫困生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来自经济、、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文化基础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致使其成绩偏低。因此,与其他同学相比,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并不多,况且金额也较低。社会力量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来自于社会资助,一般包括社会慈善基金和国营、民营、个体企业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企业对高校的贫困学生资助几乎为零,因为作为这些企业来说维持自身的发展就已经十分困难,更不用谈什么社会奖学金了。所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奖学金的数额明显较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内助学贷款制度运行困难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其特点是贷款资助力度和规模最大,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我国高校贫困生上学难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合作银行来说,存在的风险较大。相对于其他贷款,经营较高,且工作繁杂、难度较大。因此,银行不愿与高校合作,积极性不高。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银行,本身的经济效益就不好,如与高校合作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更增加了其运行困难。因此,这些合作银行是能推迟就推迟,能不办理就不办理,即使办理也不能按时发放,影响学生的注册和选课。于是导致这些地区的高校学生受资助面小或者根本没有合作银行。校内助学贷款是贫困学生向学校小金额的贷款,以支付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约定在
前或毕业后归还。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来说,由于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财力有限,困难重重,再加上有的学生诚信缺失,不能按时还贷,目前基本已停办。
(三)勤工助学岗位奇缺
勤工助学是在校内开展的由学校支付报酬的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普遍采用的资助贫困生的有效措施。因为校内勤工助学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工作,所以受到贫困生的普遍欢迎,但一直不能满足贫困生岗位的需要。再加上地区经济不景气,使一些城市下岗职工涌入
校园占用了一些岗位,原本就很少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更加有限,往往一个岗位推出后有多人竞争,难以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还有的高校两地办学,有的校址不在城区,学生想找份
家教的工作都相当困难,更别谈其他的勤工助学渠道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四)困难补助杯水车薪
高校中“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和边远贫困地区或城镇低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有些学生在校的月生活费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准线。对此,学校采取补助办法,发放临时困难补助以保证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但由于有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维持本身的正常经济运行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发放困难补助上必然会金额小、次数少,对贫困生来说是杯水车薪。况且,这种午餐式的资助还容易助长某些贫困生的“等、靠、要”思想和依赖、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