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的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11)

2018-01-18 03:18
导读:其次,涉及到冷战后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策略问题。邓小平同志从对国际局势的和我国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抓住时机

其次,涉及到冷战后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策略问题。邓小平同志从对国际局势的和我国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抓住时机、有所作为”的基本方针,其核心是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又称“韬光用晦”或“韬光隐晦”。“韬光”,是说把“声名才华掩藏起来,”“养晦”则是“隐居待时”的意思。“韬光养晦”意指收敛锋芒,隐蔽才华和意图,待时而起。韬光养晦与道家的思想有密切关系,因为老子主张和光同尘、以弱胜强。他说:“挫起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邓小平同志把道家的思想运用于当代的国际政治,可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老智慧的完美结合。
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有收敛锋芒、含而不露的一面。例如,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的国策;”“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并不得罪;”“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朋友要交,心中有数;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说,过头的事不做;准备过几年糊涂日子等等。但是,韬光养晦的战略也有卧薪藏胆、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一面。例如,邓小平同志讲:“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是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同时,更重要的是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壮大自己。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国际舆论压我们,我们泰然处之,不受他们挑动。但是,我们要好好地把自己的事情搞好。”“要冷静、冷静、在冷静,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只要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足够了,别国的社会制度如何我们管不了。”“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要稳扎稳打。在翻两番的基础上,在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我国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前列,社会主义优越性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根据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和策略思想,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年底阐述了中国的对美政策。在会见前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参议员波伦时,江泽民同志提出,中美两国应“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只要双方严守中美之间3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中美关系是能够正常发展的。此后江泽民还与美国总统克林顿进行了多次会晤及互访,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做了大量工作。
1993年9月,美国国内经过8个月的对华政策大辩论之后,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对华政策《行动备忘录》,宣布对华实行“全面接触”政策。同年1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利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机会,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西雅图举行了会晤。这是自1989年2月布什总统访华以来,中美首脑举行的第一次正式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有了重要转机,为两国关系的的改善奠定了基础。在会晤中,双方领导人确定了“向前看”的方针,表示“在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等广泛的领域里,中美间存在着许多的共同利益。”1994年5月26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再次宣布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表示在今后一年一度的国会审议中将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这一行动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趋于务实,利益战胜了原则,中美关系经过几年的动摇不定之后又找到了赖以发展的基础。但是,克林顿的对华全面接触政策,存在着两个方面,即一方面要与中国打交道,进行对话与合作;另一方面则有防范甚至遏制中国的含义。在“人权外交”失败后,台湾问题从1994年起已逐渐成为美国牵制中国发展的主要王牌。1994年9月,美国政府作出了调整美国对台政策的决定,这是中美建交15年来美国首次就其对台政策在“全面审议”之后做出的系统性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尽管美国政府声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只同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等等,但实质上提升了美台关系。美国政府宣布:美台可进行内阁级经济对话,允许美官员在白宫、国务院以外的机构与台湾官员进行会晤;除必要的过境外,不允许台湾“正副总统”和“正副行政院长”访美;台湾“国防部长”不到美国,台湾“外长”不到华盛顿;美国支持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和一些国际组织,但不支持它加入联合国;同意“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驻美办事处改名为“台北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更为严重的是,1995年5月,美国政府违背自己的诺言,宣布同意向台湾“总统”李登辉发放签证,让他到美国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对于美国的背信弃义,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正的立场,中国驻美大使奉召回国,美国驻华大使也离任回国,中美外交关系实际降低到了代办级。为了打击李登辉的“台独”活动,中国政府还决定于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在东南沿海进行导弹演习和大规模军事演习。对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行动,美国政府在1996年3月做出了强烈反应。美国两艘航空母舰“独立号”和“尼米兹号”被派遣到台湾海峡附近,监视中国的军事演习,并以武力支持李登辉的“台独”行为,中美两国的军事对抗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对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主义行径,中国政府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终于使美国政府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1995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大会之后会晤了克林顿总统,江主席强调,中美关系应结束起伏不定、麻烦不断的恶性循环,进入一种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克林顿则表示,美国对华继续奉行接触政策,而不是遏制政策。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将遵守3个联合公报,不使台湾问题成为两国分歧的来源。1996年5月,克林顿宣布无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6月,中美就知识产权等问题达成了协议。1996年11月,美国大选结果揭晓,克林顿蝉联美国总统。同年11月24日,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参加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时举行了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在1997年和1998年实现中美首脑正式国事访问。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应邀率先对美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国事访问。在这次访问中,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进行了建设性和富有成果的会谈。江主席表示,中国将本着“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方针,使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克林顿则表示,美中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平、稳定与安全、联合国事务、重大地区问题和在保护环境、禁毒、打击、跨国犯罪、国际今日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的合作。两国首脑会谈后于10月29日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并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江泽民访问美国7个多月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的国事访问,这是继1989年美国前总统布什访华以来美国总统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访华之前,克林顿就对华政策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表明了他希望访华的强烈愿望。克林顿表示,美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美国的和平与繁荣。在访问中,中美两国达成了互不将战略核导弹瞄准对方的协议,并就人权问题、政治与安全问题、南亚核危机、经济与商业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克林顿在访问期间还口头表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将采取“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总之,克林顿的访问,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1999年4月,中国总理朱容基访问美国,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并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在该声明中,美国表示坚定地支持中国加入WTO。但是在朱总理访问美国不久,发生了美国B-2战略轰炸机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事件,一时间两国的关系又罩上了阴影。对此,中国与美国的侵略行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同时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中国在美国表示道歉和赔偿之后,也采取了部分恢复和改善两国的关系一些努力。今年9月,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共同参加APEC会议并进行了会晤,双方表示愿意推动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9月13日,中美恢复了就中国加入WTO问题谈判。11月15日,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中美贸易部长正式签署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历经13年的谈判,中美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对此,中美两国领导人均做出了肯定评价。江泽民说,中美双方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协议充分说明了我们双方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和展望21世纪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事关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正是由于双方从大局着眼,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克服了各种困难,妥善处理和解决了彼此的分歧,取得了“双赢”的结果。当时正在土耳其访问的克林顿总统也发表了谈话,认为协议达成是美中关系发展进程中意义深远的重要一步,签署协议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清了道路,是中国加入该组织的重要一步,对美、中以及世界经济均有益。他还表示,在该协议基础上,他将尽全力推动美国国会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显然,中美就中国加入WTO问题达成协议,表明冷战后的中美已找到了新的定位,这就是双方不断加深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上一篇: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