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4)
2018-01-18 03:18
导读: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同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命令美国军队直接参战;同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同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命令美国军队直接参战;同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次年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参加侵朝战争的16个国家的军队。同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争形势出现了不利于北朝鲜的变化。对次,中国通过公开和外交途径向美国提出了警告,强调美军如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一定要管。10月7日,美国不顾中国警告,大举越过“三·八线”。10月1日,北朝鲜领导人致电毛泽东,恳请中国出兵支援。是否出兵,中共领导层内部意见不一。但毛泽东一锤定音,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10月13日,毛泽东最后决定出兵援朝。他认为:出兵“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有利;而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从1950年10月至次年5月,共打了5次战役,歼敌近23万人,把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朝鲜战局,并迫使美国同意举行停战谈判。在朝鲜战争中,中国的对美政策是打退美国的军事进攻,通过谈判恢复朝鲜半岛的和平。虽然中国领导人认为中没美较量在所难免,但仍希望把冲突限制在朝鲜当地,避免使之扩大为全球战争或中美战争。为此,中国决定以志愿军名义出兵朝鲜,并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当时,周恩来曾指出:“美帝国主义用武力压迫别国人民,我们要使它压不下来,给它以挫折,然后可以解决问题,我们是有节制的,假如敌人知难而退,就可以在联合国内或联合国外谈判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因此,当美国方面声明愿意举行停战谈判时,朝中方面也立即表示同意举行谈判。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在朝鲜开城正式举行,中国外交部派出了以李克农为首,乔冠华为副手的指导谈判工作组。在停战谈判中,美国不甘心朝鲜战争成为美国第一场没有打赢的战争,因而在谈判中不断提出各种无理要求,使朝鲜停战谈判出现了时断时续,边打边谈的局面。双方围绕着军事分界线问题、停战安排和监督问题、战俘问题等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较量。为此,中朝方面采取了“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双管齐下”、“争取和,不怕战,准备拖”等谈判方针,最后在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侵占整个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狂妄计划,保卫了朝、中两国的主权、独立和安全,对远东和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同时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中美关系史上,朝鲜战争是一个重大事件。它使中美和解的任何可能性都暂时地消失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后来中美两国长达20多年的对立和隔阂。它强化了中国领导人的反美态度;同时由于美国在战争中改变了对台政策,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长期而敏感的因素,其负面影响至今仍难以消除。在朝鲜战争停战后,苏、美、英、法、中、朝鲜和韩国等于1954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在中、苏等国的努力下,日内瓦会议就印支问题达成了协议;同时由于英国代表的安排,中美双方在会议期间就侨民问题举行了初步会谈,这些会谈尽管由于美方的僵硬态度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却成为今后15年中美大使节会谈的前奏。在朝鲜撤走外国军队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上,日内瓦会议由于美国的阻扰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美国继续采取保持和加剧远东紧张局势的政策。
中国大学排名 日内瓦会议之后,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有增无减,双方围绕着台湾问题的斗争在1954年和1958年形成了两次台湾海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