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10)

2014-06-30 01:04
导读:四. 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结合进西方的尚武、民主和科学 谈到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就不得不谈到另一面,中国的民族主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



四. 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结合进西方的尚武、民主和科学

谈到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就不得不谈到另一面,中国的民族主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一种什么态度。

我认为中华文明是一个伟大的文明。我在《中国青年报》1995年8月1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引用美国吉尔伯特?罗兹曼教授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的一段话。

“中国贯穿绝大部分世界历史,是整个东亚社会的文化巨人,是把西方文化的特色同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物以及作为欧洲文明的现代中心的法国结合起来的一个国家。2000多年来,中国人已经证明他们具有高度文化修养,极其多样化并富有经验;具有控制、协调和处理人口众多的大国的能力;有效地使用应用技术去提高生产和维持比19世纪欧洲国家大许多倍的人口生计的组织才能。当时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胜过其他地方。

“在与现代社会相联系的许多特征方面,中国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突出的是,他们建立了一个主要以功绩为基础的官僚机构,直到19世纪这还是一个有效能的样板。它可能在效能方面仍旧是一个样板,以相当少的训练有素的个人来处理大量的问题。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人已表明他们具有理财、安排劳力和为创建公共事业而进行必要的资源计划的能力,并已达到直到20世纪世界其他地方尚未达到的水平。2000多年前,中国就已拥有一个至少是理想的‘开科取士’制度,在这里主要依靠教育和功名来取得晋升。尽管2000年来这个制度一再地被大肆诋毁,但是,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超过它的东西存在。不论‘高度文明’ 一词意味着什么,中国早已创造了它,至少比今天我们所谓的欧洲人和西方人要早。的确,未来世界的学者会认为,欧洲在16世纪或17世纪以前也许之后的一段时间,只有种族优越感和对难学费解的语言的厌恶学习能够说明这样的感觉,欧洲文明与中国的文明是相等的,说不上哪个更优胜。中国已经表明,在学习和吸收他人乃至征服者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就一个非现代社会来说,中国的文化程度极高,工商业和市场也很发达。最后,在约翰? ;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杜威实用主义者的观点看来,西方现代化批判的基本原理的许多方面,如果不是所有方面的话,已在2000年前为中国所接受了。”

这虽然是个美国人对于中国文明的评述,但我认为写得非常好,说出了我想说的话,故此,我把它再引用在此。除了这段话中所说的那些方面外,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包括绘画、建筑、音乐、书法等,也创造了自己独特而高雅的美,我十分热爱。19世纪以来风靡西方的日本艺术,虽然确实有不少日本民族自身的创造,但谁也不能否认,其精神和框架,甚至一些基本的手法,均来自中国。日本人曾陪我去参观日本的艺术博物馆,他们总是谦虚地说,没什么东西,都是模仿中国的。这种话里固然有日本式的谦虚,但你仔细地去看他们的艺术,你确实会感觉到,他们的有些东西虽然做到了比中国的还精到(特别是比中国现代的东西强,那是强太多了,中国许多丢掉了的好东西,日本还保留着),但说是一种模仿,也大致不错。

我对于中国文明感到有所遗憾的地方有三点:第一点是中国文明中尚武精神在后来中断,或者说是衰落了;第二点是中国文明没有像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民主制度;第三点是中国文明没有发展出欧几里德几何学。这三点就是我在前面花了那么多口舌说明我们必须向西方学习的地方。这三点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到了近、现代,它们尤其显得重要,重要到几乎要让我们亡国灭种。但是,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文明中也没有什么东西说是绝对阻碍了我们今天学习和掌握这三点。所以,我反对逆向种族主义,反对把今天的一切困难都推到祖宗头上。

然而,90年代以来所谓“新儒家”和“新权威主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却让我心存疑惑。
上一篇: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几个问题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