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11)
2014-06-30 01:04
导读: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弘扬”些什么东西。 首先,是反对尚武精神,说这都是西方的坏东西,而我们中国的文明是“主和 哲学 ”。我曾在几年前的一篇文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弘扬”些什么东西。
首先,是反对尚武精神,说这都是西方的坏东西,而我们中国的文明是“主和
哲学”。我曾在几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曾几何时,在中国的整个知识界像发了疯一样的痛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之后,又出来了一帮夸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然而,他们是怎么夸中国文明的呢?他们说:西方文明的特点是‘争’,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今后,中国还要继续发扬这个‘和’,以其来战胜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样就能‘为万世开太平’了。说老实话,听了这种夸,我觉得比听骂还难受:这到底要把中国引到什么地方去?但是,这一套说词还真是颇有支持者。”
前面我讲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学习西方的军事传统,已经是对于这种“主和哲学”的批判了。我这里还想加一句,持这种观点的人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崇洋媚洋者不同,实际上,还是在向西方人摇尾乞怜:我们是一群羊,我们不但无害而且有用,我们会把下面的羊群管好,让您老想吃几只就吃几只,所以请您老就放我们一码吧。说了半天,还是媚洋。
其次,是反对民主制度。10来年前我就听一个曾经非常著名的“新儒家”、“新权威主义” 学者说:我们要让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读经习礼,让他们见了长辈、上级,所有的尊者自然而然就行礼,这样中国的社会就稳定了。我们即使不从民主的角度说,即使仅仅从民族主义的角度说,你们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难道不会见到美国人也双膝发软,“自然而然就行礼” 吗?因为美国也是强者,也是“尊者”呀!这可真好,不仅中国“稳定”了,连世界都“稳定”了,是不是这就是“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意思?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弘扬”,我实在不敢苟同。我认为,照这个样子“弘扬”下去,非把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搞臭不可,非把中华民族带入灭亡之路不可。
然而,“新儒家”、“新权威主义者”却自傲得很,他们认为缺了他们,民族主义还就不行了。他们说:中国的民族主义缺了国际主义的普世性价值观。这真是滑稽:如果加上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的普世性价值观”,中国的民族主义成了什么?照他们说的那样,我们做羊,为了整个国际大家庭的“和谐”,我们要让狼吃,连逃跑都不要?我们不发展,少消耗能源,自废武功,以此“感动”西方人?还有更自信的。他们说,中国需要民族主义,但必须警惕现在这种“无根的民族主义”,因为“无根的民族主义是危险的”。这是什么话?这是在向谁献媚?是国内的“尊者”还是国外的“尊者”,还是两者兼献?
那么,什么叫“有根的民族主义”?就是他们的那套东西?他们把民族主义的尚武精神阉割了,他们把民族主义的民主精神阉割了,他们把民族主义的现代精神阉割了,这民族主义还真是不“危险”了,可民族主义还剩下了什么?除了阿Q式的“我们先前曾阔过”,还剩下了什么?我看这才是“无根”呢!
我们的祖先确实曾阔过,这本是事实,说说也没有什么可笑的,这只能说明我们现在干不好,不该像80年代的那些“文化精英”那样,老是埋怨祖宗,我们只能埋怨自己。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祖先阔过,不等于我们现在阔了——我们现在穷得很;我们的祖先的 “阔”和现代的“阔”毕竟不是一回事。中国文明在历史上发展出来的那套东西,在当时确实是蔚为壮观的,是伟大的,但和现代的伟大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更何况,不管那时候好还是不好,我们是回不去了:改革开放以前是回不去的,古代中国就更回不去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我不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缺“新儒家”和“新权威主义者”所阐释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不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缺他们所说的那种“根”。要寻“根”,我们宁可回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去,也包括原始儒家,但必须加上尚武精神——它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并不缺乏、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背靠着伟大的中国文明,我们必须吸收伟大的西方文明中的优秀要素,并决然前行。否则,我们的民族终将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