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6)
2014-06-30 01:04
导读:有一本很不错的书,《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编的,从它给民主制找到的远古痕迹和来源看,很大部分都是军事民主。
有一本很不错的书,《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编的,从它给民主制找到的远古痕迹和来源看,很大部分都是军事民主。罗马也是很典型的。大家知道罗马的公民大会有四个,权力最大的叫森都利亚大会。森都利亚就是百人团的意思,也就是说,它原来是成年男性公民的军事集会。罗马实行的民主制,就是从军事会议来的。森都利亚大会留下的军事痕迹很多,如大会由吹号召集,会址设在城外,因为罗马的习俗是城区不准召集军队,参加者排列整齐,如同军队站队一般。
古希腊那时侯的军队很简单,大伙一呐喊,投票通过了就出去打。最早的民主制大概就是这么来的。我在前面说过,西方的军事传统是非常抹煞个性的,但个性、个人利益必须有地方找回来,否则哪有那么多傻子替你卖命?这找回来的地方就是民主制,就是每个参战的男性公民都有民主权利。民主制有一个很重要的效能,就是它能够把这个社区的人团结起来,同仇敌忾,没有民主制这一点是做不到的。据一些历史学家的分析,中国的早期也有军事民主制的痕迹。
现在有很多人说民主国家在军事上软弱,我觉得这是站不住脚的:罗马和美国的例子都是对此最为明确的反驳。罗马的强大勇武,主要是在其共和国时期,到了它的帝国时期,虽然也有一些亮点,但腐败到荒谬占据了主要部分,共和国时代留下的那么强大的底子,最后也衰亡了。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写道:“罗马疆域的扩张在共和国政府的统治时期,便已基本完成;那时主要依赖元老院的政策、执政官员的积极的好胜心和人民的勇武精神,罗马取得了大片土地,后来的罗马皇帝绝大部分都只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有的人说罗马不是民主制,是共和制。这里我稍微做一下名词辨析。我有篇文章,叫《民族生存竞争与民主制度》,就是谈的这些问题。当时就有人提出反驳,说我说的斯巴达、罗马等都不是民主制,而是共和制。其实,简单地讲,人类社会无非就三种制度:一种是一个人说了算,这叫君主制,或叫专制——按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讲,好的就叫君主制,坏的就叫专制;再一个是一群人说了算,但这群人不是大多数人,可以叫贵族制或寡头制,按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讲,好的就叫贵族制,坏的叫寡头制;三是多数人说了算,就是民主制,按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讲,好的叫共和制,坏的叫平民制(当然,这是粗的划分,细的划分就多了)。而孟德斯鸠的分法又有所不同:它的共和制里面包括后两种,即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包括。我看了一些中国学者的意思,他们把贵族制称为共和制,以与民主制区分,按他们的说法,斯巴达和罗马是共和制,而不是民主制。但是,如果这样定义共和制,就很容易跟现代的说法混淆,比如现在讲的“党内民主”。这种“党内民主”按亚里士多德的分法,好的就是贵族制,坏的就是寡头制了,它就不能叫民主制了,这词就不对了。可是我们习惯了这么称呼,凡是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有投票选举的,不管这个投票的范围有多大,就叫民主制,要不“ 党内民主”是怎么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按中国的约定俗成的说法,所有的非专制或君主制的制度,都叫民主制,这样也未尝不可。这就是我为什么在那篇文章中把这种形态都叫民主制的原因,这样说起来大家容易懂。有些人跟我没完没了地纠缠谁的书念得多。其实有些东西我并没有讲错。比如说斯巴达,我说它是民主制,他们说不对,斯巴达是寡头制(这些知识分子坚持用贬义词来给斯巴达定性,我看主要是厌恶斯巴达的尚武精神)。其实亚里士多德说斯巴达是混合制,就是它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种成分。斯巴达有双王,故此有君主制成分;有元老院,故此有贵族制成分;又有公民大会,故此有民主制成分。其实双王根本没有真正的君王权力,亚里士多德也就是这么一归。真累,没办法,有些人就是要和你纠缠,你一点都不回答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