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下)(1)(2)

2016-12-15 01:06
导读:白居易思想创作分期一般以元和五年改官或元和十年遭贬为界,但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如邓新跃《被贬江州司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点》〔381〕。

白居易思想创作分期一般以元和五年改官或元和十年遭贬为界,但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如邓新跃《被贬江州司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点》〔381〕。张安祖《论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382〕亦认为,一,改官或遭贬并未使白居易放弃对现实的关注,他依然满怀希望,写作讽谕诗以干预时政;二,白居易侧重现实功利的诗歌理论是在元和十年后成熟,此时他讽谕诗数量减少,同他不在谏官其位的职责密切相关;三,白居易诗闲适心态和好佛趋向与他时运不利又始终关心现实、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息息相通。所以分期应以长庆二年白居易自请外任为界。张安祖另有《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析白居易晚年心态》〔383〕,剖析白居易在洛阳的18年晚年生活惭愧、悲哀、痛苦与知足、闲适相交织的矛盾心态。郑敏《人道主义的激情与沉思:白居易讽谕诗与〈策林〉对读》〔384〕针对谢思炜《白居易的人生意识与文学实践》所云“白居易撰写的《策林》和任左拾遗后开展的政治批评……包含了过多有关清明政治的老生常谈和道德说教,并非是真正可行、有具体针对性的治国方略。……白居易和中唐其他杰出人士一样,将自己无条件地交付于封建国家机器,在个人与皇权国家的关系上甘心情愿地处于绝对服从的位置”〔385〕这一观点,认为即使撇开在“宫市”、“进奉”、元和三年制科案、贬黜元稹案、反对宦官统军等问题上的众多重大决策和严重斗争不谈,单就《策林》和讽谕诗中,从人道主义出发所触及的如轻徭薄赋、救济生民、戒君奢欲、惩治贪官、尊贤纳谏、采诗观风等社会问题而言,上述结论亦显然与事实有违。
刘维治《白居易宦海沉浮及其山水之吟》〔386〕剖析白居易山水之吟与其仕宦沉浮的密切关系,认为除借山水宣泄自己感伤情怀这一主观因素外,山水自然景观的特征也使其山水之吟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风采:江州忠州之吟充满哀伤之情,苏州杭州之吟充满欣喜之情,洛阳之吟充满闲适之情,作者还有《白居易咏物诗创作背景、类型及寓意》〔387〕。黄意海、黄井文《白居易〈燕子楼〉诗考辨》〔388〕从燕子楼传说的由来、唐代法律及社会风气、白居易对殉葬的态度和妇女观、作《燕子楼》诗前后的心境及对诗句本意的理解等七个方面,论证所谓关盼盼死节之事并无证据,谓白居易讽关盼盼以身殉张仆射更属不实。童根羽《白居易“湖上春行”佚诗一首》〔389〕据《永乐大典》卷2264“湖”字韵“辑”得一首佚诗,纪健生《〈永乐大典〉载白居易〈湖上春行〉之二非佚诗》〔390〕随后乃辨其非。有关白居易的论文还有张文生《白居易诗论新探》〔391〕、严杰《入仕求禄与隐退:浅议白居易的出处进退》〔392〕、程红兵《试论白居易的后期思想》〔393〕、马永强《白居易前后诗风转变原因新探》〔394〕、祝德纯《白居易闲适诗艺术探微》〔395〕、张浩《试论白居易妇女诗的思想意义》〔396〕、张浩逊《从赠向诗看白居易的婚恋生活》〔397〕、黄果泉《理性的挣扎:白居易讽谕诗说复议》〔398〕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综观有关《长恨歌》的研究论文,仍旧集中在对主题的探讨上,且又多是对旧有讽刺诗、爱情诗、隐喻诗、双重及多重主题说进行补充或延伸扩展。如荆立民《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再思及其他》〔399〕所论,《长恨歌》讽谕的主题是统一的,但作者在表现这个主题时流露的感性和所持的态度,却是前后有异的。由于作者淡化或回避了起初存在的荒淫情节,加之白居易“自我感受”的寄寓、变文故事的影响、制约、市民审美情趣的影响,使主题呈现引人争议的模糊状态。基本上是摭拾旧说而已。它如胡淑娟《历史铸就的悲剧: 〈长恨歌〉主题新探》〔400〕、李桂奎《论〈长恨歌〉即对人生苦闷的诉说》〔401〕、张泽晖《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402〕、郭世綖《从创作环境和创作意图深探〈长恨歌〉的主题思想》〔403〕、陈迎平《〈长恨歌〉主题新探》〔404〕、张建东《〈长恨歌〉主题刍议》〔405〕、田原《〈长恨歌〉主题新探》〔406〕等等,亦鲜有突破。钭东星《〈赋得古原草送别〉之误解与正解》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取义于《易·离》象曰:“离,丽也”,两物相附为丽,乃反义相训,言野草依存古原为生命,独成一说,不无道理。综论元白的有许总《论元白文学思想的实现功利及其诗化形态》〔407〕,分析元白的共同趋向:1.等同于政治主张的诗歌认识观念与价值取向;2.随着国家政局变动与诗人仕途进退而衍化的表现特征;3.向儒家诗教传统复归中的新变性质与内涵。其《论元稹、白居易的文学观》〔408〕与此大同小异。郭新和《试论元白诗派的五言长篇排律》〔409〕分析了元白二人五言长篇排律内容上对封建士大夫两重性格的再现、形式上铺叙手法和以时实入诗的运脾,不无一得之见。惟题目中“诗派”二字,文中未见所指,不妨删去。
上一篇:孔子的创新学习思想探微(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