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越的浪漫 凄美的感伤(1)
2017-08-08 01:0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激越的浪漫 凄美的感伤(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昇的《长生殿》都歌颂了“情至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昇的《长生殿》都歌颂了“情至”理想,然而由于时代和作家个人等方面因素,二者在“情至”、“情始”、“情追”、“情圆”等具体表现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牡丹亭》欢快激扬地唱响热烈与浪漫,《长生殿》则凄美婉转地吟出悲郁和感伤;前者是万物欣欣的阳天春日,后者是西风残照的落日余霞——绚丽至极却又透出几分萧瑟悲凉。
[关键词]汤显祖;洪昇;《牡丹亭》;《长生殿》;“情至”理想
16世纪末叶,汤显祖的《牡丹亭》横空出世,发出了对“情至”理想的深情呼唤: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一个世纪以后,清代
戏剧家洪昇的《长生殿》,再次高高举起汤显祖的“情至”旗帜:
[满江红]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与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于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洪昇是《牡丹亭》的推崇者,他称赞《牡丹亭》“搜抉灵根,掀翻情窟”、“肯綮在死生之际”。在获悉有人称《长生殿》“乃一部闹热《牡丹亭》”后,他欣欣然“以为知言”。在洪昇眼里,爱情如白日不朽似青史长存,可以感动金石可以超越生死。这样的“情至”理想与汤显祖在《牡丹亭》里颂扬的“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生死离合之情何其相似!然而同样歌颂“情至”,《牡丹亭》和《长生殿》无论是在文化内涵上或是在审美色调上都有极大的不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情至:反理与融理
“情”是《牡丹亭》的根本,但汤显祖并没有囿于男女爱情,而是将“情”作为反“理”的武器:“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这里的“理”,既指生活常理,更指压抑人性的理学。晚明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东南一带刚露头角,就已对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巨大冲击;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更助长了异端思想的传播。以抑制人性、否定情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道德,失去了往日的绝对权威和号召力,被长期压抑的人情、人性从礼教的堤防中溃决而出,情欲得到肯定甚至纵容。汤显祖站在时代前列,其《牡丹亭》以对“情至”理想的热情歌颂呼唤一个个性解放时代的到来。 《长生殿》继承了《牡丹亭》的“情至”理想,但又作了不同的诠释。如果说汤显祖通过《牡丹亭》达到以“情”反“理”的目的,洪昇则借用《长生殿》阐明以“情”融“理”的愿望。洪昇所生活的清初,儒家思想再次被确定为帝国的指导思想,复古主义和禁欲主义盛极一时,明末那种风起云涌的个性解放思潮逐渐向理的文化复归。《长生殿》所写的帝妃之情,符合当时的道德观念,和《牡丹亭》宣扬的反理之情,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长生殿》既歌颂了“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爱情,但又将情欲伦理化,在满足民众对情感和艺术的审美需求的同时,又自觉遵守统治者设定的道德规范。虽然他对“情至”理想的热烈颂扬,也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这种中庸平和的以“情”融“理”,在某种程度上与《诗经》“温柔敦厚”的美刺怨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牡丹亭》纯粹写“情”不同,《长生殿》在写“情”的同时,又用了相当重的笔墨(几乎与爱情部分并重)描写了社会政治背景。在《长生殿》里,政治和爱情两条线索交错展开,既寄寓了“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政治教训,又描写爱情在动乱年代的残破与苦痛,从而流露出对爱情、对社会乃至对人生的空幻与悲凉之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从《牡丹亭》到《长生殿》,“情至”理想以一脉双流的形式汩汩流淌,前者波涛汹涌如怒,后者涟漪微波荡漾。这种不同在两位女主人公的情路历程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