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1)网(3)
2015-04-30 02:50
导读:(二)耕地的分散 少数懒惰的地主,占有大块的土地,集合许多贫苦农夫来耕种。土地分配的不均,在其他各国固然也不是没有,但在印度与 中国 是更加显
(二)耕地的分散
少数懒惰的地主,占有大块的土地,集合许多贫苦农夫来耕种。土地分配的不均,在其他各国固然也不是没有,但在印度与 中国 是更加显著,因为该两国度内的贫农百分数很高,而且耕地太分散了。同时贫农更因为土地的分散,而更加渴望土地。
在德国的巴登,小农田很为普遍,每家农田的平均面积是3.6公顷(Hectare), 日本最贫困农民的农田面积是0.49公顷,但在江苏无锡,所调查的700户贫农,他们的农田的平均面积,只有0.29公顷;河北保定的870家贫农之中,每家农田的平均面积有0.53公顷。即以所有农民的农田混合 计算 ,无锡的农家平均只有0.42公顷,保定农家平均不过1.06公顷而已。
每家耕种平均面积表
地 方| 所调查的农家数目|年 份| 每家平均占 有本地亩数| 每家平均折合公顷数
定 县| 790| 1928| 25.80| 1.59
保 定| 1565| 1930| 16.54| 1.06
无 锡| 963| 1929| 7.50| 0.42
在殖民地的印度小农占主要地位,大农田很为少见,大部地主的土地租给贫农耕种。印度的农田都分割成小块, 中国 也是如此。以无锡的34农家为例,每家耕有农田16亩有余(90公亩),平均每家有地12块,每块平均二亩半,约合14公亩,同时最小地块只有0.35亩,约合二公亩。
李景汉氏在定县调查一大村,200农家之中,共有田亩1552块。这些地块通常距离 农村 约有一英里远近。200家之中有26家,各占有田地六(为众数)块,最坏的两家,各有田地20段。经调查而知,每块有田4.2亩,或约26公亩。其余1552块的69%,每块只有5亩以下的土地。如印度一样,分散的农田,足以浪费时间、金钱与劳力,耕作者即有改良 方法 ,也无从实行。
无锡34家农田地段表(34村1931年)
耕地面积|农家数目| 地亩总数| 地段总数|每家占地数|每段平均面积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6--20.99亩| 3| 57| 32| 10.67| 1.8亩
21--31.99亩| 20| 535| 236| 11.80| 2.3亩
32亩以上| 1l| 444| 143| 13.00| 3.1亩
总 计| 34| 1036| 411| 12.09| 2,5亩
农家耕地地块的数目和大小,可以反映出 社会 的与 经济 的意义,经过社会 科学 研究 所与北平社会调查所在保定的调查而益为明显。在所调查的1390农家地块中,4.84%的地块,每块不到一亩,57.09%的地块,每块有一亩到4.99亩,38.07%的地块,每块有五亩至五亩以上。自己经营土地的地主与富农的耕地地块,大块的占百分数较多,小块的占百分数较少,反之,中农与贫农,尤其是雇农,小块地段占百分数较高,而大块地占百分数较低。由1929至1930年之间,土地的变动很大,如耕地的售卖、押当、与农家的分产,穷苦农家把较大的地块都丧失了,所余者都是较小的地块。因为他们在农户中是占大多数,所以大块
地段日益减少,小块地段日益加多。在1930年,1390家中,有4.92%的地块,每块不足一亩,57.44%的地块,每块为4.99亩,37.64%为五亩及五亩以上。
每块耕地的平均面积,一般趋向,也在减少,在雇农之间,尤其显著。
保定耕地地块平均面积减少表(1390家1929—1930年)
年份|经营地主地块平均面积|指数|富农地块平均面积|指数|中农地块平均面积|指数|贫农地块平均面积|指数|雇农地块平均面积|指数
1929| 10.63亩|100| 8.1亩|100|4.66亩|100|3.22亩|100|1.88亩|100
1936| 10.47亩|98.5|7.99亩|98.6|4.61亩|98.9|3.21亩|99.7| 1.8亩|95.7
不管农户所耕田亩减少不减少,而农田却在日趋分散。这种趋势是农业生产的障碍,并且使合理化的管理及土壤改良,均无从实现。所以这个趋势是使地质日益硗瘠与枯竭的主要因素。比较起来,每公顷棉花的平均生产量远不如埃及,烟草远不如苏联(U.S.S.R.),玉蜀黍远不如意大利,大豆远不如加拿大,小麦远不如日本。在1928—1930年间,中国白米生产是平均每公顷18.9昆特(Quintal每昆特等于100克),在同时期内,美国每公顷之平均生产量为22.7昆特,日本为35.9昆特,意大利为46.8昆特,西班牙为62.3昆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小农田天然排斥大量生产的 发展 、大量劳力的使用、资本的集中、多数牲畜的饲养与科学的 应用 。不久以前,由国联来华之意人特来贡尼教授曾对全国经济委员会作报告说:“在欧美各国,在同一区域内往往可以见到大规模的、中等的、小规模的农田 企业 。大规模与中等的农田,常雇用专家指导农事,以最完全的方法收最大的效果,小农耕法取效,颇称便利,以此之故,专门技术才能继续发展。此等事情,在中国并不难见,因为农家土地狭小,决不允许雇用技术专家”。
共12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陈翰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