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2)

2014-07-02 01:17
导读:文化与文明、过去各种文化的形态、浮士德的文化、将来的俄国文化、斯宾格拉对于伦理的见解、沉沦后的欧洲、我们对于斯宾格拉思想的批评。叶认为《
文化与文明、过去各种文化的形态、浮士德的文化、将来的俄国文化、斯宾格拉对于伦理的见解、沉沦后的欧洲、我们对于斯宾格拉思想的批评。叶认为《没落》是自从莱布尼兹、康德、歌德、雪莱、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以来德国一切思想的综合产物,它完全根据一种历史哲学的观察而写成。斯氏以为历史是命运的、时间的、突变的,与空间、自然、因果根本不相同,但一切空间、自然、因果的思想,却是由命运所产生的。这是他的根本思想,藉此建构《没落》的历史理论。19世纪下半期以来,德国思想界早已区别“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以为文化与文明是两种极不相同的状态。斯氏则对这种区分加以扩大,认为“文化是命运的心灵的表示,而文明却是文化既死的状态”。人类历史的趋向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整个人道,仅能区别各种并行相续的文化,但各种文化也没有什么共同的标准,或互相了解的可能。他主张每个文化的历史,当如研究个人传记一样,第一应先描写他的特殊形态,然后才能寻出他的进化路线。历史上各种文化都是各自独立运动的,一种文化产生之后便为一个时代的人类所采用,于是形成了一种民族的文化。一种文化产生之后,这种文化即按照计划进行,无论何种文化都是相同的,都有童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以及不可避免的衰亡。斯氏称近代欧洲文化是“浮士德”文化,其根本特性在于“无限”的意向,与“无限”的要求和梦想。这种趋向“无限”的浮士德文化,在行为方面的表现,就是没有界限的权力要求,于是以征服自然或征服其他民族为目标。浮士德文化自19世纪以来即陷入文明状态,这种文化死亡以后,代之而起的是俄国文化。那么欧洲未来命运又是如何?斯氏认为近代欧洲文化到现在不可避免陷于衰微的文明,已经到了死亡时期,造成这种状态主要缘于金钱主义。斯氏还是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最后仍存一丝希望,“现代的文化虽然走到了绝境,但以为凯撒主义的复现,或者能够继续他的死了的生命业未可定。”叶认为《没落》确是一部“文化史的杰作”。斯氏博学多识,对人类历史都有深刻的研究,反对金钱主义和一切只知物质的生活,以为这些都是欧洲衰微的征兆,对欧洲文化的悲观见解“含有无限的真理”。但对欧洲未来命运的说法未免夸大其词,言之过甚,对贵族的推测也是与进化的事实不合,这是他思想最大的缺点[3]。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黄文山于1928年冬从欧洲坐船回上海的途中,唯一的读物就是《没落》,他后来对斯氏这本书作了如下评说:
    十七年冬天我自欧洲坐船经印度洋而回上海,最使我不能忘情的,就是那回航程中唯一的读物­——斯宾格拉(Spengler)著的《西方之没落》。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样一种伟大的产品,恐怕不是我们从来不曾产生过“史诗”(Epic)的民族所能企及的。然而斯宾格拉的大著,虽名满天下,耳熟能详,惟实际上真有几个人曾把原著读完的,纵使能够勉强读完,但能够由此窥见其见解,得道一个综合的观念的,恐怕寥落如晨星了。[4]
从这段话可以了解到《没落》在学界的尴尬处境,虽名满天下,但曲高和寡,知音难觅。1929年黄文山在《社会进化》一书第六章第二节“斯宾格拉之文明轮化说”,对斯氏的学说有简要的评述。他所用的书:一是《没落》英译本,二是《斯宾格勒之文化论》英文原书。黄氏首先介绍了《没落》主要论点:(1)对人类历史持纵线的观念,说历史向着一种目的前进,文化分为几种进化的段阶,暗示人类由野蛮进到文明。斯氏认为这只是思想家的主观“设计”;(2)文明是有机的,历史有“文明的定律”。依定律来说,文明生命由活动和思想表现出来,其历程必经少壮、老、死段阶。黄认为斯氏理论虽不易被证实,然其“历史的轮化观念是值得注意的”。[5]遗憾的是,黄文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把“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混用,而这对概念的区分又是斯氏学说立论的基础。后黄文山在自己主编的《新社会科学季刊》发表了不少论及斯氏的论文,如马松玲的《德国文化社会学与美国文化社会学》、黄文山的《文化学的建筑线》[6],尤其是阎焕文的《文化学》,连载于《新社会科学季刊》[7],这本书第二编文化生命学,凡五章:文化的生命,文化的发生,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文化的生命史,文化接触所生的现象,明显受过斯宾格勒的影响。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0世纪30年代不少译著对斯氏的学说亦有所涉及,如拉波播尔(Charles Rappoport)的《历史哲学》[8]、曼脱来布(E.S.Brightman)的《哲学导论》[9]、莫斯(Marcel Mauss)的《文化的要素及其形态》[10]、爱尔乌德(Charles A.Ellwood)的《文化进化论》、比尔德(Charles.A.Beard)的《人类的前程》、福利德尔(E.Fredell)的《现代文化史》等,扩大了斯宾格勒在学界的影响。《文化进化论》(Cultural evolution:a study of social origins and development)以为文化没有固定的生命循环,那些主张文化是一个有机体,有生长、发展,以迄于死亡,这是很陈旧的观念。这种学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兴,给这个学说“以科学的根据和现代的装饰”
上一篇:“社会史论战”对于唯物史观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