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

2014-07-02 01:17
导读:历史学论文论文,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西方的没落》在
三、《西方的没落》在华传播路径
   斯氏的学说传入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斯宾格勒之文化论》的译刊代表他的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过,20年代学人论著中对斯氏的回应总体来说不是很多,他在学界的知名度大为提高则是30年代的事情了。从传播路径来考察,我们可以梳理出欧美、日本、苏联(批判)三条传播渠道,它们各自到了某一知识群体对《没落》的认识,人们对斯氏的褒贬不一,又可从传播路径上倒溯其观念形成的最初渊源。
(一)欧美路径
    中国知识分子主要通过本了解斯氏的学说,如《斯宾格勒之文化论》、《西方的没落》、《文化进化论》、《人类的前程》、《文化史》、《指导》等[1];诸如宗白华、魏嗣銮、张君劢、李思纯等人则通过《没落》德文本;而叶法无留学法国,他所接触的可能是《没落》法译本(1925年即有法译本)。在欧美路线中,斯氏学说入华至少可分出英文、德文、法文三种文本传播形态,而以英文本为主。
    民国时期较早对《没落》一书作全面评论的是叶法无。叶法无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硕士,回国后一度任国立编译馆编译员。著有《文化评价ABC》(1928)、《伦ABC》(1929)、《文化与文明》(1930)、《近代各国学思想史》(1933)。叶对斯氏学说评论最为详尽的,是1930年收入论文集《文化与文明》中的《斯宾格拉的文化史观及其批评》(又载于《社会学刊》第1卷第3期)。在此之前,《文化评价ABC》则对斯氏已略有介绍了。德国史学家都严格区分“文化”与“文明”。“文化”是历史冲动的表现,最初起于一种理想或需要,然后渐渐得到许多人的信从,遂成为一的文物制度,从精神的又渐渐变为物质的形式的“文明”。自文化产生渐次成为文明之后,亦必日见衰微,一种文化因此衰亡代以新的文化。“最近史本格拉(Oswald Spengler)在他所著的《欧洲的沉沦》(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一书中”,便多根据这种区别,所谓“文化是精神与物质两者之调和最完美的境界”,而不是“文明之仅为物质与形式”。叶认为这种文化的虽含有极深切的意义和伟大的理想,然皆不免失之于主观的意见。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在相对范围内可以承认,但以为是绝对真理则完全谬误[2]。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斯宾格拉的文化史观及其批评》全文分九部分:引言、斯宾格拉的历史的根本思想、
上一篇:“社会史论战”对于唯物史观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