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村社会学研究述评(4)
2017-09-14 01:10
导读:济实体,有些乡镇取消了经济组织,由党委和政府直接集中和垄断了乡镇企业的人、财 、物大权,甚至包揽了它们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企
济实体,有些乡镇取消了经济组织,由党委和政府直接集中和垄断了乡镇企业的人、财
、物大权,甚至包揽了它们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对政府的行政隶属
关系。由于乡镇党委和政府握有乡镇企业的经营治理大权,并且向它们收取各种用度,
甚至参与分成或独占利润,却又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压抑了企业的积极性,为***作
风滋生提供了条件;③条块矛盾突出。县属职能部分在乡镇设立自己的派生机构或分支
机构,甚至将原乡镇治理的机构变为自己的腿脚,使得乡政府机构不完善。由于条块分
割,有利可图的事让上级部分揽走了,棘手难办的事派给了乡政府,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影响了乡政府办事的积极性;④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发挥不充分,由于乡镇人大没有常
设机构,活动很少,未形成制度,实际上未能有效地实行其法定的权力;⑤机构膨胀。
职员超编,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下。〔5〕
针对上述题目,一些研究者提出对策:①理顺关系,把乡镇政府建成一级政权实体
。首先要理顺条块关系,关键是把应该给乡政府的权力放下往,以完善乡政府的职能,
其次要理清党、政、企之间的关系,克服党政不分,以政代企。再次要强化乡镇人民代
表大会;②改革干部制度,进步干部素质;③健全法制环节,完善运行机制;④转变工
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结构进一步
复杂化。研究者对日趋复杂的农村社会组织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作了深进研究。
家庭承包责任制大大进步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以及农民的收进明显进步
,有力地推动了多种经营、分工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家庭经营逐渐走向专业化与社会化。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某项专业性生产的经济组
织形式。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在资金、技术、劳动力及市场信息等方面难于适应扩
大再生产的要求,因此,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7〕
目前农村中出现的专业性合作组织,主要是在农产品的加工、贮躲和营销领域内,
在从事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的农户之间,农户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利益分享的经济
组织。大约有三种类型:①农工商合作组织。这是生产、加工、销售某类农产品的农户
与企业组成的具有合同关系的稳定的经济合作组织,它不受所有制、地区与行业限制;
②专业合作社。这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了追求规模效益,自己组织起
来的跨地区、专业性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样的合作社一般有不可分割的共有财产;③专
业互助社。这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各自提供资金、物资、技术以及场地
、劳力等,实行共同劳动、共同经营、积累共有的合伙经营组织。这些专业性合作组织
在某种意义上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直接产物:它们是在国家指令性计划控制品种以外的项
目和行业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在指令性计划范围内的产品,政府从加工生产、基础设施
到购销体制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系统。因此,随着指令性计划范围的缩小,专业性
合作组织起作用的范围将更加扩大。
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对农村社会变化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助于在较广的
范围内有效地支配农业资源,对科学技术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和转化能力,进步了农民的
组织程度,增强农民家庭承担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农民更多地参与外部社会,
有利于现代文明的传播以及培养对外部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农村的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结构开始呈现较为复杂的特点,是农村社会从礼俗社会转
向法理社会的初始。
农村社会组织程度加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很多地区出现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组
织体系。农业技术组织不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而是各级政府农业机构为促进技术进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