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因素下的“***主义小社区”(2)
2017-09-20 01:47
导读:,进而探讨农村经济改革与整体社会结构以至中国文化结构改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远景之间的基本关系。而这些,都是目前中国改革无法回避的
,进而探讨农村经济改革与整体社会结构以至中国文化结构改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远景之间的基本关系。而这些,都是目前中国改革无法回避的根本性的大题目。
一、南街村简况
似乎是忽然之间,南街村成为举世关注的一个焦点。一个一向被以为是最古老最传
统最封闭最贫困的中国中部内陆的小村庄,以崭新的面貌,奇迹般地出现在人们眼前:
现代化的产业企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住宅、街道、学校、幼儿园,俨然一座乡村
里的都市。这个昔日人均收进不足百元的贫困村,如今是河南省的首富村,全村有回、
汉两个民族,805户,3130口人(1995年),2006亩耕地,总面积不过1.78 平方公里,
年产值竟达12个亿。人们不仅惊奇于它神奇的发展速度,更惊奇于关于它的神话般的大
同世界传说。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速的经济发展,是由于它捉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迅速融进
市场经济大环境,充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学习利用现代科学治理方法,构建起一套高
度严格健全的经济治理运作体系,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化的路子,实现了
社区内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与外部市场经济接轨,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效益。
南街村最具特色的是它工资加供给的分配制度。这是它最具魅力也最遭议论之处。
全村26个产业企业,13000多名职工,其中12000多名是外村籍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只
有70多人,一律实行工资制,工资不高,差别不大,尽大部分生活资料靠集体免费供给
。从1986年到现在,由最初的水、电免费发展到了14项公共福利,从各类主副食的供给
到进托、升学、养老、医疗、人身保险等,全部由村集体承担。现在村民居住的高标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现代化住宅楼,每套三室或二室一厅,家用电器、全套家具、液化气灶具、卫生间、浴
具、制冷取热设备,也全由村里同一配备,每套总价值8万多元。 在此工作的一万多名
职工都住上了条件相当优越的现代化的公寓,同一配备床、被、小柜、洗漱用具,房间
配有中心空调,吃饭有职工食堂,食宿一律免费。逢年过节还要发放节日食品,让外地
职工带回家与亲人团圆。他们为自己制定的未来目标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全部公有
,富到个人没有一分钱存款。
南街村另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同时,始
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他们坚持以为,南街村的一切回功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并
把“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大幅标语,悬挂在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在内的高大建筑物
上。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 南街村又公然提出了“建设南街***
主义小社区”的设想,并在村庄最明显的位置,书写了“坚定不移,大胆实践,建设共
产主义小社区”的巨幅标语,表现出一种坚定乃至执拗的态度与信念。
南街村惊人的发展速度及其奇异的发展模式,使之成为举世关注的一个焦点。不同
层次、不同肤色的人们把目光、摄相机以及录音机的发话器对准了南街。1994—1995两年
之内,计有40多万人次到南街村参观考察,最多一天达4000多人次。他们来自全世界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的800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国内党政部分的
高级官员,驻外使节,著名的专家、学者,出国讲学、留学职员,中外新闻记者,也有
普通百姓。国际共运史年会会员、联合国经济咨询专家也曾造访南街。三年之中,还收
到4000多封信件。足见其影响之深广。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国内外报刊纷纷发表文章,对“南街现象”评论不一,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最
后一个人民公社”、〔1〕“红色大锅饭”、〔2〕“用毛泽东思想这种独特方式崛起的
村庄”;〔3 〕也有人说它“置资本主义于遗憾”,〔4〕“同等与发展并存”,〔5〕
是“一个富裕的大家庭,一座育人的大熔炉”;〔6〕还有人赞叹它民风淳朴、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