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因素下的“***主义小社区”(3)
2017-09-20 01:47
导读:, 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7〕“开辟出了一块没有***、 没有贫富悬殊、没有精 神滑坡的净土”,〔8〕实现了昨日的理想和梦想,〔9〕“与时代共辉
, 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7〕“开辟出了一块没有***、 没有贫富悬殊、没有精
神滑坡的净土”,〔8〕实现了昨日的理想和梦想,〔9〕“与时代共辉煌”;〔10〕也
有人批评它“不符合现代文明准则,而带有‘原始’的村社制度的痕迹或‘左’的印记
”。〔11〕
对于南街村的做法,中国最高领导层至今尚未有公然正式的表态。南街领导人村党
委书记王洪彬对中外来访者这类提问的回答是:“至今并没有一位国家领导人对南街的
做法表示公然的不支持”。但是,至今已有国家20多个部委领导人到南街视察,一些退
居二线的老领导对南街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1994年5 月王洪彬被召进中南海
向中心领导汇报工作。1996年6月中共中心总书记***到河南视察工作时,固然没有到
南街村,但再次召见了王洪彬,听取了他的汇报。199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南街题材
的影片《理想之光》,得到广电部的支持和赞同,但中宣部因“题材敏感”未予批准搬
上银幕。从最高领导层对南街村既关注又谨慎的态度,可见其在当今中国改革中独特的
地位和影响。
二、中部农民的“集体主义”情结
20多年的人民公社及其之前的互助组、合作社的经历,构成当代中国农民社会经济
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此间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在他们的人生经验中形成难以
磨灭的影响。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农民相比,中部中国的农民似乎对“集体”的感情更为
复杂。1958年4月15 日毛泽东亲笔撰文《先容一个合作社》向全国农村和城市推荐的应
举社,就是河南省封丘县的一个农业合作社。几乎是同时,河南省的遂平县诞生了中国
第一个人民公社——@①山卫星人民公社,比北戴河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公社的决议》还要早4个月。而在70 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大变革开始之初,在
这里,相当一部分村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农民对人民公社制度的离别,却不像安
徽凤阳或南部其他地区农村的农民那么果断决尽义无反顾,而是犹疑的、一步三回首,
他们无法一下子从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定势思维中转过弯来
。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街村也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但土地全部
承包到户,刚刚起步正待发展的两个村办企业也承包给了个人。但他们说,那是在上级
政策压力之下进行的。农民很朴素地以为,既然是党中心的精神,当然应该贯彻执行。
联产责任制的最初实施,也的确给南街人带来了实惠:克服了大锅饭弊端,调动了农民
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改革力度加大,这里也鼓励发展个体、私营
和各种经济联合体,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进步。但是,不久,南街村便面临新的矛盾新的
题目。
首先是农业的滑坡和萎缩。南街村地处县城城关,自古有经商传统习惯,人多地少
的矛盾也格外尖锐,因此长期以来亦农亦商是南街人的生活特色,直到“割资本主义尾
巴”,政策不答应做生意了;他们才专事务农。改革开放伊始,政策一旦放开,他们即
刻恢复经商传统大显身手,摆小摊,开饭店,合伙办工厂搞企业,而比较效益低的农业
被冷落了。有的人种田只是为了解决个人吃粮,有人干脆转包给亲友,还有的农田弃耕
撂荒。到1985年,粮食亩产由人民公社时期的1000多斤下降到了500多斤。
其次是乡村产业发展陷进了困境。南街村曾经是全县农业学大寨先进大队,也是典
型的高产穷队。70年代中后期,他们已意识到“无工不富”,开始发展村办产业,先后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建起了机砖厂和面粉厂,80年代初已初具效益,也“一刀切”地承包给了个人。但承包
经营的效果并不好,除了承包人大发横财,村民们却得不到一点实惠,白白干活连工资
也不能兑现,而由于承包人掠夺式经营,企业也濒临倒闭。
第三,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农民借以改变职业图谋发展的个人活动受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