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操纵的剖析务管理毕业论文(4)
2016-01-14 01:03
导读:1、会计法规的不完善 由于客观的、主观的原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等法规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这些不足就会给职业道德方面有题目的会计职员
1、会计法规的不完善
由于客观的、主观的原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等法规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这些不足就会给职业道德方面有题目的会计职员进行财务数据操纵提供条件。会计准则等法规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会计准则不可能制定的很完备,总存在一些没有规范的地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缺位会使企业在准则外会计事项的计量和确认上有很大的弹性,造成"无法可依"的局面。第二,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准则的制定往往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和经济行为的创新,这也会产生一些"真空带",为财务数据操纵提供空间。第三,会计法规的制定机构比较多,也导致会计及相关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第四,会计信息表露规定不完善。在现有的信息表露规定中,使用了大量的模糊性字眼。 这就使得对模糊字眼的理解依靠于会计职员的专业判定,给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很大的弹性。
2、罚则不明
罚则不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现行经济法规中,还缺乏对上市公司治理当局民事诉讼的具体规定。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刚从计划经济中脱胎而来,在制定与会计题目有关的法律规范时,往往比较重视行政及刑事的法律处罚,而轻视民事法律关系的调节。而现行民法通则难以调节证券市场中各方的民事关系。2、有些罚则措施有待商榷。我国的法规规定,假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操纵行为造成了公布的信息失真,终极导致投资者受损,处理方案往往对上市公司罚款。假如我们分析一下上市公司资金的来源,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实在遭受了双重损失。
三、财务数据操纵诱因--催化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内部条件、外部条件,还只是为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土壤和生存的环境。也就是说,只是为治理当局进行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可能。各种诱因,就成为财务数据操纵的催化剂,激励或者刺激着治理当局进行财务数据操纵。具体来讲,财务数据操纵的动因主要有以下的几种:
(一) 筹资动因
筹资动因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筹资动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操纵的直接动因,具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IPO阶段。《公司法》对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为取得上市资格,企业便采用财务数据操纵,通过财务包装,合规正当地"骗"得上市资格(李志文,2000)。同时,盈余粉饰后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有利于较多地筹集资金,降低筹资本钱。(2)配股阶段。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配股,要求"最近三年内净资产均匀收益率在10%以上,期内任何一年都必须高于6%"。为了达到配股资格线,上司公司积极利用财务数据操纵调整净资产收益率,10%现象引人注目(蒋义宏,1998)。(3)增发新股。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定价政策由承销商与发行公司协商,这也会导致财务数据操纵行为。(4)退市压力。《公司法》规定,"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应暂停其股票上市。实证表明: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度明显地非正常调减盈余;而在扭亏为盈的年度,又明显地存在调增收益的行为。
(二)治理当局的业绩考核。
治理当局的报酬往往建立在盈余的基础上。所以,当委托人与代理人(治理当局)在签订奖金计划时,一方面企业的业绩好坏到治理当局的利益;另一方面,治理当局作为企业经营的代理人,拥有各种操纵盈余的权力。这两方面结合的唯一结果是治理职员有很强的动机往修饰公司业绩指标,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奖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本钱动因
政治本钱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导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政治本钱越大,治理者就越可能调整当期报告盈余。特别是战略性产业、特大型企业、垄断性公司,其报告盈余较高时,会引起媒介或消费者的留意,政府往往会对其开征新税,或赋予更多的责任。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本钱,治理者通常会想法降低报告盈余,以低盈利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眼前。此外,很多私营企业也因害怕"树大招风",而通过财务数据操纵来减少利润。而与之相反,一些国有企业为蒙骗上级主管和捞取政治资本,往往会调增利润,以避免企业及其治理者受到的政策管制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