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生产力的体系及其测度(2)
2015-10-16 01:15
导读:其次,制度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不仅应通过规则性的基本法律体现和向人们昭示出来,而且应通过组织设施和运行程序的制度安排体现和贯彻下往,克服“
其次,制度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不仅应通过规则性的基本法律体现和向人们昭示出来,而且应通过组织设施和运行程序的制度安排体现和贯彻下往,克服“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不见于行动上”的形式主义,才能成为一种制度精神,得到全体人民的信服和遵从,进而成为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形成制度的强大的感召力、整协力。
最后,制度的整协力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科学可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导向,建立全国同一市场,并在经济全球化中显示出民族的融协力。
2.制度的激励力
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取决于精神状态,而人的精神状态又终极取决于制度环境造成的社会氛围所给予人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的影响。所以,制度生产力在此表现为制度环境造成的社会氛围,能使人们摆脱过于安逸或忧虑造成的惰性与呆滞而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提供促使人们不断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激励力。制度激励力的静态指标可用活跃率来考察,它的动态指标则可用活跃指数来测度。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均匀主义的“大锅饭”,论资排辈的“铁饭碗”,高度集权、大包大揽的“大一统”体制,必然造成人们无所专心、无所追求、安于现状、“无忧无虑”、只要服从、不要思考、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迷信愚昧、嫉妒冒尖、抹杀创新的体制情性,不但不可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而且压抑、抹杀人们的创造力,使生产发展失往生机勃勃的活力。相反,假如缺乏必要的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而伴随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特别是社会变革的利益格式的调整与震荡,人们对原有生存结构失往依托,又感到本来不确定因素太多而不可预期,便会失往安全感和信心,陷进忧患和焦虑。人们在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和信心的情况下,一般说来会严重地压抑其创造热情,妨碍其创造潜能的发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一个能够造成使人们处于兴奋状态的氛围、具有较强激励力的制度,应尽可能创造如下条件:
(l)人们最低生存需要和基本发展需要(如基础教育)能得到保障,使人们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义无反顾地奋力朝前拼搏,往充分发挥创造力,而无后顾之忧。
(2)人们所得的报酬与贡献大致对称,使人们对创新活动的大量投进感到值得,成功了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人们对制度的预期是稳定和长期的。
(3)人们对制度拥有公平感:无论个人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觉得社会规则是可接受的,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同等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4)人们从社会中都能获得参与感和尊重感:有关职业、社会生活的信息,人人都能从正常渠道得到;个人的意见也能从正常渠道得以表达,而不论意见是否可行和被接受,人人都能得到尊重和较及时的答复。换言之,每个公民与社会都不是脱节的,没有“可有可无”或被歧视之感,而是参与的、得到尊重的。
(5)人们对创业具有事业感和成就预期:只要自己努力,机会都是均等的,即创业的条件人人都轻易得到;只要自己取信用,信用制度对人人都是同等敞开大门的;行业的“门坎”也是敞开和同等的,进出是自由的,没有垄断。质言之,只要积极奋斗,人人都可自由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往实施创业之梦,没有谁阻碍或嘲笑失败。
3.制度的规范力
人们的创造力,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以最佳发挥;而人们创造力的自由发挥要得到有效实现,就必须以有益于或无害于他人与社会为条件。同样,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不能妨碍他人发展的自由,这样才能人人自由发展。假如个体自己“自由”发展妨碍他人的自由发展,他人也会仿而效之,形成相互妨碍、相互掣肘而产生巨大的内耗,结果个体自己也不能自由发展。所以人人都有自由发展的权利但都不能有妨碍他人发展的自由,这就需要制度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本质的意义上说,制度就是规范和保障每个人自由地发挥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的社会体系。每个人只有遵守制度所体现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才能真正获得其创造力发挥、发展的自由。制度生产力在此就表现为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形成经济、社会秩序,保障人们创造力自由发挥、发展的规范力。在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下,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相互信任,有良好的信用预期,彼此讲究和格取信誉,从而每个人的创造力得以最大自由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制度规范力的静态指标可用信誉率来考察,它的动态指标则可用信誉指数来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