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基本规律(6)
2013-08-21 01:08
导读:适应新的发展和需求,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
——适应新的发展和需求,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2](P34-37),等。
江泽民从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角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方针、原则以及目标、任务等诸方面,作出全面、深刻的阐述,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理论宝库,为新世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指明了方向。它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先进文化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期间的13年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在科技方面的许多重要领域取得大量创新成果,我国科技实力总体上已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国上下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事业呈现繁荣景象,文学、戏剧、电影、电视、戏曲、音乐等各个门类艺术,“精品”迭出,异彩纷呈;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卫生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得到全面深入发展,这一切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历史进程与逻辑发展的统一。认真梳理“先进文化”发展的线索,有助于深入总结其基本规律及基本特点。
二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先进文化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结成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我国文化国情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就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一)“先进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
的主导地位
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以不同的思想为指导,就会形成不同的核心,从而规定着文化的不同性质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革命、最科学的理论,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规定着“先进文化”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和国家中的地位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和改造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 [33](P285),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术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34]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正确地反映和体现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所以,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决定了它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35](P213)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当前,最重要的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针。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这种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的特殊品格,所以它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发展的旗帜,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其次,这是由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客观形势决定的。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或阶级的政治思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36](P4)。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是一种特定的阶级意识,是对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根本利益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和强烈的实践性质。马克思主义是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它们不可避免地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争夺领导权;特别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挑战,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还处于弱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有时还表现得十分激烈。这就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客观形势。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巩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东西,像愚昧、落后的“法轮功”思想或资产阶级腐朽、反动的思想必然去占领。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思想的混乱,甚至生产力的破坏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损害,就不可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所以,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这个问题是管总的,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37] 。这就必须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武装头脑,坚决反对一切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这就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决反对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作风。同时,还应当在自然科学及其研究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而且是科学的方法论。中国先进文化本身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自然科学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38](P58)这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普及和推广科学文化知识,加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确保科技成果造福人类,而不是祸害人类。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唯心论、唯理论和科学技术决定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