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12)
2017-09-05 02:32
导读:七、政策建议 未来3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持续增加,老龄化率也将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也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转变的关键时期。选择正确的养老保障模式,
七、政策建议
未来3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持续增加,老龄化率也将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也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转变的关键时期。选择正确的养老保障模式,可以为潜在的老龄化危机提供一种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增长。建立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养老保障体系,迫切需要进行若干重要的政策调整。
第一,从现在就开始从现收现付式的养老基金积累和发放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
其标志是为新人建立完全的个人账户,今后的社会统筹只按比例涵盖中人在参加新体制(建立个人账户)之前不足的那部分养老基金积累,并随中人人数的减少而逐渐降低社会统筹的比重,直至现收现付制度的消亡。根据经济可行性制订个人账户积累的水平,降低退休金的替代率,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商业性的补充养老保险。对于特殊的低收入群体的最终保障,则依靠一个单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
第二,通过政策调整和宣传教育,增强家庭养老的社会认同感和能力。包括(1)制订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鼓励子女为老人提供家庭养老基金,以及与老人同住。在这方面,加强中华民族家庭养老优秀传统的宣传和教育,也将具有良好的激励效果;(2)逐渐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在稳定低生育率的前提下,防止人口过度老龄化,保持劳动年龄人口的适度比例,以便提高社会的总体养老能力。如果说,当年实行鼓励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目的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的话,今后要进行的生育政策调整,也是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Bloom 等,2002),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加强对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宣传,增进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意识和知识,以及对体制变化方向的知情程度。特别是要使现在的年轻人,在就业的初期就认识到养老的重要性和为养老而储蓄的紧迫性。在西方国家,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意识十分强,社会舆论也高度关注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政府进行养老保障体制改革时,政府往往出钱在电视台做公益性广告,大张旗鼓地宣传新体制及其如何影响个人和家庭,让他们详细地掌握自己应该如何储蓄,以及获得怎样的收益等信息。在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发生如此重大的变革,以及人口老龄化更加放大了这个问题的压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让居民了解必要的信息,才能避免和缓解未来出现的养老危机。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四,通过发育劳动力市场,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一方面通过延长劳动者的就业年龄减少其对养老保障体系的依赖年份年限,另一方面通过把转移劳动力纳入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提高社会供养中人的能力,从而实现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实际上,为进城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摊养老保障体系向新体制过渡的成本。
Banks ,James ,Richard Blundell and Carl Emmerson,2002.Retirement,Pensionand the Adequacy of Saving:A Guide to the Debate ,Briefing Note ,No.29,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
Barro ,Robert J.,1974.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 ,82(November/December ):1095-1117.
Becker,Gary S.,1974.A 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 ,82(November/December ):1063-94.
Bloom ,David E.,David Canning ,and Jaypee Sevilla,2002.The DemographicDividend: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Change ,RAND.
Chen,Chaonan ,1994.The 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with Living Arrangementsfor the Elderly in Taiw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 16: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