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9)
2017-09-05 02:32
导读:在五城市调查的样本中,男性的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为57岁,女性为50岁。2002年中国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0岁,女性为75岁,粗略显示男女退休后的余寿
在五城市调查的样本中,男性的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为57岁,女性为50岁。2002年中国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0岁,女性为75岁,粗略显示男女退休后的余寿分别为13岁和24岁。
如果按照男女人数相同的比例计算,平均退休后余寿为18.4年,已经很接近OECD国家的水平。
到2020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将提高到男73岁、女79岁的水平,即使实际退休年龄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上,男女退休后的余寿也分别提高到16年和28年,平均为22.3年,超过OECD国家目前的水平。届时的社会养老负担率将高得难以承受。可见,实际退休年龄过轻,会极大地加重养老负担,加剧我们已经面临的严峻局面。
然而,抑制退休年龄的降低或甚至提高实际退休年龄,受到就业机会的制约。在缺少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如果强制性提高退休年龄,即在达到一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不得领取退休金的话,当人们年龄偏大而难以获得就业机会时,他们只好转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这时,社会由于要对这些人提供最低生活补贴,实际的财政负担与让这些人退休则是一样的。因此,提高退休年龄不是惟一的出路,而要利用这个手段减轻社会养老负担的话,还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对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束缚,为各种年龄阶段的劳动者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利用家庭养老传统补充养老资源的不足
家庭养老系指子女在父母年老时提供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形式在各国皆有,但东方国家尤以子女乐于赡养父母著称,而人则历来具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家庭养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
(1)家居方式(living arrangement)的选择,即与老人同住,以便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并获得家庭开支上的节约(规模经济);(2)进行大家庭内的收入转移,即向老人提供经济资助。许多表明,通过家居方式的选择和大家庭内部的收入转移,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从而使家庭养老成为公共养老保障项目的一个重要补充。例如,即使在美国这个老年人更加倾向于独立居住的国家,与成年子女同住也被证明具有提高老年人消费水平的重要作用(Ulker ,2003)。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健康恶化的老年人,会由于选择与子女同住而得到较好的照料(Chen,1994)。而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中国家,父母早期对子女进行投资,并期望在年老时获得子女的收入回报,更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养老保障方式(Guttman ,2001)。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下面,我们讨论在中国利用家庭养老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与大多数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很高。如果按照这种替代率的概念,我们可以对将来的情形做出预期。首先,由于人口的老龄化,社会总体养老负担率将迅速上升,保持原来替代率水平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其次,由于劳动者工资水平不断在提高,要保持已经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实际替代率不变,就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退休金水平,因此,即使在人们退休很多年以后,其养老金的负担仍然在继续加重。从图7中按年龄分退休人员实际养老金替代率的差别,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按照这样高的退休金替代率,未来的退休金上涨压力仍然是很大的。最后,在目前平均工资总体上尚不高的情况下,转向个人积累制的养老保障模式后,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基金也将不足以维持现在的替代率水平。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养老保障基金将不会是一种充足的资源,必须利用其他可能的养老资源。
由于实行了几十年国家通过包揽职工的养老保障,在养老保障体制转型的条件下,许多家庭或出于习惯性对政府的依赖,或由于缺乏个人保险意识,或者干脆由于没有经济实力,因而没有对养老进行充分的储蓄。在五城市的调查中,有20%的回答者认为退休金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而当问到“如果退休金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怎么办”和“没有退休金,退休后将主要靠什么生活”这样的时,有相当大的比例声称“不知道”或“我还年轻,还没有考虑”;在回答依靠子女帮助、政府帮助还是个人储蓄补充时,比重最大的选择是“政府会帮助”(参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