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理机制(7)

2018-01-08 02:10
导读:除了平时的奖励以外,激励纂修官的主要还是议叙。议叙是清朝文官的行政奖励制度,它与处分一起构成了清朝文官的行政赏罚体系,体现的主要是文官的

除了平时的奖励以外,激励纂修官的主要还是议叙。议叙是清朝文官的行政奖励制度,它与处分一起构成了清朝文官的行政赏罚体系,体现的主要是文官的劳绩[71]。清代史馆的议叙,有临时议叙者,有修若干年议叙者,有书毕议叙者,而以书毕议叙者为最多。有清一代,各史馆议叙略有不同,国史馆实行所有人员五年一次考课议叙制,在堂期考勤、月功课考绩基础上进行议叙[72]。实录馆在嘉庆时实行中期议叙与书毕议叙相结合的方式,往往给以优叙。嘉庆六年(1801),实录馆总裁庆桂因清高宗在位久长,实录编纂卷帙浩繁,提出每纂修十年事迹议叙一次,嘉庆帝感到十年一议叙,太过频繁,等全书告竣议叙,则又周期太长,纂修人员易生懈怠之心,于是折衷为“每遇纂成二十年之书,即无论年限,奏请议叙一次”[73]。嘉庆七年,二十年事迹纂毕,清仁宗非常满意,“该馆人员,纂办尚为迅速,并无舛漏,当即降谕俯允,用示鼓励”[74],给予优叙。嘉庆十二年,《高宗实录》告成,照例给以议叙。清代史馆议叙,监修总裁、正、副总裁一般不予考虑。此次实录馆议叙,监修总裁等俱恳辞,嘉庆帝虽照例应允,但还是将总裁庆桂等人在办书过程中所受处分取消,予以“开复”,即恢复其原官或原衔。像庆桂因失察书吏导致陞选舞弊被革职留任,董诰因呈递本章日期违例被降五级留任,德瑛因恭进会典抬头处缮写错误被革职留任,玉麟因提调等办事朦胧未经查出被降一级留任,刘凤诰因有修书错误被降一级留任,英和因失察致使有人冒领赏银被降一级留任等,均“准其开复”[75]。
4、史馆管理上的缺陷
虽然清代史馆的管理制度较为健全,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史馆并非实际的权力机关,对在馆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所订规章甚好,但形同具文,没有得到很好执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自清代撤内三院而设内阁和翰林院以后,在制度上并不存在一个专以修史为务的国家机关。清代史馆没有财权和人事权,史馆人员均非专职。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部门,以原衔兼任修史,一经进入史馆,暂停在原衙署任事,由史馆分派任务,专力修史,但薪俸仍在原衙署领取,史馆只发给少量的补贴性桌饭钱,有的史馆在馆人员不享受公费,甚至有的自备斧资入馆效力,等同于无偿劳役。对于本馆人员,史馆只向其所属衙署提供考勤、考绩情况和申请议叙,除在史馆内部调整工作外,无权升降其在馆人员的官职。史馆各级官员的调迁、任免和黜陟,均有朝廷责成原衙署和吏部协同处理。再加上主持馆务的总裁、副总裁,身为朝廷大员,任事甚多,职责不专。这就势必导致史馆缺乏实际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实际管理上也比较松散。
乾隆时期,官方修书兴盛,史馆开设甚多。但也就在这一时期,史馆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其表现之一就是誊录官不自行誊录史稿,而雇书手代抄;管理人员借优叙之名,索贿受贿;借自身权利咨取亲故到馆,以求补缺等。对此,乾隆皇帝已有觉察:“朕闻修书各馆誊录人员内,竟有不能缮写之人,夤缘而进,及上馆之后,转行倩募,以致承修各书,不能刻期告竣”[76],提出通过录用誊录官。虽然很快吏部就制订出在举人、恩拔岁副贡生及捐纳贡监等人中考试录用汉誊录官的办法,并要求史馆马上甄别在馆誊录是否符合要求,将不能书写之人逐出史馆[77],但这些做法似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誊录雇人缮写史稿之风愈演愈烈。嘉庆初期修纂《高宗实录》,总裁刘凤诰就说“此历来各馆办书实在情形,臣到京三十年来所熟闻也”[78],可见这是一种常见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管理疏漏。提调官在验收誊录功课时,“止取字画端楷,功课足数,并不计其是否本生亲笔,抑系雇人替写”。按史馆规定,凡誊录缮写不工,要驳回重写,甚至罚令赔写,“誊录多系贫苦书生,既恐误公,又惧赔累,不得不出赀雇请好手缮写”[79],很有些被逼无奈的意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誊录雇人代抄尚不是最严重的事件,更有甚者,嘉庆时期编纂《国朝宫史续编》,提调官施杓令誊录官凑银八千两以求优叙,接受贿赂,以致物议沸腾,受到宗人府府丞陈崇本的弹劾[80]。后经刑部审理,施杓虽无“贿嘱情弊”,但“将未经办书之供事列于优叙”[81],且与另一提调官昆山任意添派协修官,而所咨取之人,非亲即故,昆山之侄珠隆阿就在其中,目的是为了使那些未经得缺的亲故,“咨取到馆,以为压班补缺之计”[82],完全是利用职权舞弊。这些情况,总裁竟全然不知。其管理上的疏漏,于此可见一斑。
上一篇: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