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武士阶级形成史论(12)

2018-01-12 06:19
导读: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在平氏政权时就打上句号,也就是说武士的最后发展采取留在旧制度内的平氏政权形态,又将会是怎样呢?那时历史将完全是另一

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在平氏政权时就打上句号,也就是说武士的最后发展采取留在旧制度内的平氏政权形态,又将会是怎样呢?那时历史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吧。律令体制从总体上说将继续下去,虽会有变化,但决不会出现幕府这种武士政权形态;日本仍将留在东亚国家的总体框架内,成为一个尚文而非尚武的国家吧。那么,为什么平氏路线行不通,而历史选择了源氏路线呢?我以为,这恐怕和当时日本的人文风土----由于吸取外来先进文明而高度发达的中央与极端落后的地方相结合----密切有关吧。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有待于今后深入探索。

上一篇: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重要创见———层累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