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阶级形成史论(5)
2018-01-12 06:19
导读:总之,源氏三代的活动说明,他们走了一条与平氏完全不同的道路。这就是,以畿内为根据地,投靠权门,借机发展。当然,总的看来,这一路线此时还处
总之,源氏三代的活动说明,他们走了一条与平氏完全不同的道路。这就是,以畿内为根据地,投靠权门,借机发展。当然,总的看来,这一路线此时还处于摸索中,其成熟的实施有待于下一阶段。
充当鹰犬
平忠常之乱的平定意味着武士对抗朝廷,以武力夺取政权阶段的结束;而保元平治之乱则是源平两氏之间的代理战争,战胜者平氏成为新贵,形成与摄关、院政相并的平氏政权。在这两次事件之间的一个多世纪是过渡期。其特点是:不仅源氏,而且平氏也走上了投靠权门,充当其侍,或所谓“朝廷之固”,以求的道路。如果说前一阶段源氏充当摄关家之侍,出征平乱是被动的;那么在这一阶段它似乎更自觉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它有意识地挑动反乱,制造出征机会,名正言顺地组织地方武士,从而取代平氏成为以关东为基地的最大武士团,并成为院的近臣,上升为新的权门。前九年之役(1051一1062)和后三年之役(1083一1087)即其表现。
前九年之役是源赖信之子赖义与安倍氏父子之间的战争。安倍赖时为陆奥俘囚之长,领有陆奥六郡,形成半独立国,不纳年贡徭役,并攻略邻郡,国司不能制。1051年朝廷任命源赖义为陆奥守,前往镇抚,安倍赖时一度归顺。但是不久又反,1056年陷入全面战争。1057年赖时战败死,但其子贞任等善战,大破赖义军。赖义苦战2年,1062年得出羽另一俘囚长清原武则率兵万余支援,时赖义军3000余,两者结合,战局才为之一变。9月16日斩贞任,战争结束。
后三年之役是源赖义之子义家与清原氏之间的战争。1083年清原武则之孙真衡与义弟清衡、家衡之间发生内战,时任陆奥守兼镇守府将军的源义家支持真衡。不久真衡突然死亡,清衡、家衡降义家,战事一度中止。但是,1086年清衡又与家衡发生争执,家衡袭击清衡,焚烧其家,击杀其妻。清衡向义家申诉,义家攻家衡,数月不下,后撤退。次年义家与清衡联合攻家衡,苦战三月胜之,斩家衡等48人。义家要求朝廷补发追讨官符,朝廷以私战为由,不许,并解除其陆奥守职,召回京都。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1世纪后半期的这两次战争,是当时两大势力即坂东集团与奥羽集团之间的直接冲突,而且又是镇压化外之民即虾夷俘囚的战争,因此无论时间之长(十二年、三年)、规模之大(前九年之役中源赖义斩首一万八千级,取千耳二箱回京,建立耳寺埋之)、战斗之激烈(反反复复,互有胜负),都非以前之反乱可比。因此不仅需要武勇,而且需要武略,要靠战略策略夺取胜利。赖义被评为“性沈毅,多武略,乃将帅之器也”。前九年之役时苦战十二年,最后争取清原氏参战,一举结束战争,这是争取同盟者的策略。当时,“坂东猛士,云集雨来,步骑数万,辎重战具,重叠蔽野,国内震俱,无不响应”。义家参加了前九年之役,但被当时有名的儒学者大江匡房批评为不懂兵法,于是他拜匡房为师,学兵法。在后三年之役中,他利用了清原氏内部的矛盾,又传说他从空中飞雁队列散乱而判断有伏兵,说明这时他已深通兵法。义家不仅善于用兵,而且也善于带兵。他设刚臆座,鼓励士兵英勇战斗。他爱兵如子,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冻伤的士兵。后三年之役被朝廷视为私斗而不予赏赐,义家将自己的私产、没收的敌产分赏有功者。这样,在长期战斗中结成的生死之交又具有了上的基础,主从关系更加巩固。义家的声威大震,甚至超过赖义,被誉为“猛将武略,通神之人也,弓马之达者”,“武威满天下,诚足为大将军者”,“天下第一武勇者,武士之长者”等,总之,对他赞口不绝。
由于赖义、义家的武功和声威,各地武士纷纷投奔其门下,宣誓效忠。“赖义之政教威风大行,会坂以东弓马之士大半为其门客”,“逢坂山以东武士大半为义家之从者”,“爱知以东武士皆为源氏家来”(会坂、逢坂山、爱知以东,皆指广义的东国)。后代的许多武士皆以自己的祖先曾从属于“八幡殿”(义家的尊称)为荣。源氏的势力分布于全国,但核心是关东各国的武士,无论赖义军团或义家军团都是如此。前九年之役攻击小松栅(安倍氏据点之一)时拚死奋战者皆为坂东精兵,后三年之役攻击金泽栅(清原氏根据地)时右眼中箭仍奋战的三浦为次是号称相模之雄的三浦氏的始祖。源氏取代平氏成为关东最大的武士团。这个武士团的组织形态已具有主从原理与家族原理相结合的雏形。后三年之役时义家弟义光听说其兄陷入苦战,辞去官职前往支援,可见同族结合的加强。但是,主从关系超过家族关系。1091年,义家与其弟义纲因从者间争夺领地而反目,双方准备在京城会战,“天下骚动无有此大者”。朝廷为此向五畿七道发布命令,禁止义家在各国的从者上京支援。这说明义家的私兵分布之广,主人一旦有事,从者有义务支援;同时也说明为保护自己从者的利益而不惜兄弟相争,也就是说主从关系高于血缘关系。应该指出,源氏的根据地本在畿内,当时他们是作为京侍而活动的。但是,畿内地区贵族势力强大,在那里不可能形成大武士团。因此,要摆脱京侍之域,成为独立的力量,必须向关东转移。因为关东接近边境,有用武之地,又远离中央,易于发展。源氏走的正是由畿内向关东伸展势力的道路,而平氏则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