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阶级形成史论(4)
2018-01-12 06:19
导读:从上述第二、第三两点看,即从夺取政权的明确目的即阶级意识,与具备独立的武装力量及主从原则在武力编组中开始起作用这两方面看,应该说武士作为
从上述第二、第三两点看,即从夺取政权的明确目的即阶级意识,与具备独立的武装力量及主从原则在武力编组中开始起作用这两方面看,应该说武士作为一个阶级似已初步形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又是不成熟的。从上看,夺取政权仍属于初步尝试。因为他们这时的目的仅限于地方政权,还没有夺取全国政权的明确意识。即使将门自称新皇,其目的也仅限于“暂且夺取坂东各国”。平忠常则局限于房总半岛。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对中央贵族的卑屈和崇敬心态,而要消除这种心态,在认识上来一个飞跃,超越对中央贵族的卑屈和崇敬心态,树立夺取全国政权的观点,还需要经历更长的过程。从组织形态看,虽然主从原则开始在编成军力上发挥作用,但尚未形成严格的规范。这不仅表现在伴类的集合离散(如将门称新皇后,8000伴类离去,最后所剩不足1000人,以至被平贞盛等击败),而且驱使从类中也经常出现投敌的情况。与以后以严格的主从关系和家属结合原理编组的武士队伍相比,尚处于某种自发状态。
但是,即使武士夺取的是地方政权,也毕竟宣告了它作为一个阶级开始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也正因为这样,这两次反乱震荡了日本列岛,使朝廷大为惊恐,“京官大惊,宫中骚动”。自此以后,朝廷在京都治安的维持、中央贸族的警卫以及地方叛乱的镇定等,总之一句话,在维护权门贵族的统治方面,只有依靠武士的力量。因为,与将门、忠常同样的武士平定了这两次反乱。京都贵族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要利用地方豪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借助他们的力量来镇压叛乱,利用他们作为爪牙来维持统治和秩序,也就是要把武士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引进王朝国家体制。
平将门、平忠常之乱的失败,也为武士自身提供了教训。这就是:武士自身的发展也必须借助于朝廷的威望。当时的是一种向心的社会结构,重中央、重贸族,而轻地方。武士要形成严密的组织,必须以贵族世界的承认为媒介,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最后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目的,也必须进入中央政界,而固守于落后边远之地是无法进入中央政界的。因此,他们以后就由对抗朝廷转向了跻身于贵族世界,即便充当他们的鹰犬即“侍”也在所不惜,以借助于朝廷的威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用的比喻说,就是采取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中去的战术。这是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又是一条必由之路。平忠常之乱以后再也没有发生武士的地方反乱,其原因即在于此。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投靠权门,作为其“侍”,以求发展这种路线,在将门之乱以后源氏的动向中己见其端倪。
源氏的始祖是经基。他是清和天皇第六皇子的长男,将门之乱时任武藏介,因向朝廷告密将门反叛有功,被授予从五位下,接着又被任命为追捕南海凶贼副使,参加平定藤原纯友之乱。死前961年赐姓源氏,是为清和源氏之始。至其子满仲时确立源氏在贵族中的“京侍”地位,满仲被称为“天皇、大臣以下共用”的工具。尤其投靠摄关家,为摄关政治的确立立下汗马功劳。在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实赖诬陷左大臣源高明谋反的安和之变(969)中扮演了告密者的角色;在藤原家内部兼家为与伊尹争夺摄关地位而策划的花山天皇出家事件(986)中担负警卫任务。满仲还利用与摄关家的关系,历任摄津等国的国司,积累了盖世之财。他在摄津多田庄建立基地,组织武士团,成为其栋梁(首领)。《今昔物语》描述满仲晚年出家时的状况称:出家前夜,在其住处四周有四五百武士警卫,以防有人偷袭;出家当日有50余亲信郎党(侍从)跟随。满仲奠定了源氏的基础。满仲有三子:赖光、赖亲、赖信,皆仕于藤原道长;尤其赖信为道长之侍,许可升殿。从满仲开始,源氏的基地在畿内,如赖光以大和为根据地,赖信以河内为据点,赖信为河内源氏之祖。但赖信不战而平定平忠常之乱,一举提高了源氏在关东的威望,如忠常之子愿代代为源氏的从者。这不仅巩固了源氏的京侍地位,而且成为其势力伸向关东的契机。赖信历任伊势、河内、甲斐、陆奥、信浓、美浓、相模等守,并任镇守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