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和学习——20世纪非西方世界的现代民族主义(2)
2015-04-29 01:20
导读:从时间和重要性来看,亚洲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代表是、印度和土耳其。在中国,以早年战争后列强瓜分狂潮为头号刺激因素,突发起两大"原始民族主义
从时间和重要性来看,亚洲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代表是、印度和土耳其。在中国,以早年战争后列强瓜分狂潮为头号刺激因素,突发起两大"原始民族主义"运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大都是半封建的人物,希望中国也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而且(特别是康有为一系)力图维持儒家体系的根本价值观念,办法是按照现代条件重新解释和运用儒家经典。义和团则是下层大众的反洋运动,其组织、宣传和作战完全出于民间旧传统,很大程度上被清廷顽固守旧派利用。1905年,上海商务总会发起大规模抵制美货运动。它由长期以来美国西部诸州的迫害华人暴行和美国政府的排斥华人法令激起,席卷中国十几个省和数百个城镇,持续时间长达八个月之久。[8] 它实际上可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开端。短短几年后,严重侵害中国主权和华商利益的湖广铁路借款又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这场数省绅商民众共同反对清政府"夺路劫款,转送外人"的斗争,连同孙中山及其同盟会具有反帝爱国色彩的革命活动,以及为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商界学界抗议和抵制日货运动,[9] 表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已广泛涌现,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更标志它开始步入上述第三阶段。
在印度,自"原始民族主义"的大爆发--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民族主义几乎始终与国大党联系在一起。这个政治组织系于1885年按照一位英国自由派人士的建议而成立,其初始的宗旨是在一盘散沙似的印度人中间培养统一的印度民族观念,并且通过倡导某些改良来加强将英国与印度联系在一起的纽带。[10] 在头20年里,国大党差不多无异于一个上等阶级清谈馆,而果帕尔?克里希那?郭克雷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党领导人。他和他的同僚们"仅仅要求(英国殖民当局)在做法上较为自由主义些,同时给受过的印度人较大的官职份额。"[11] 20 世纪开始后不久,激进派崛起于国大党内,其领袖伯尔?根加德尔?提拉克主张必要时用暴力推翻英国统治,实现印度独立。不过,他以复旧的态势大力褒扬据称纯洁的印度教传统,反对变革种姓制度和落后风俗,因而他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向后看的、半宗教的民族主义。[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激进派影响衰减,加上英国宣布将开始逐步构建印度自治体制,这个对英国的作战努力颇为重要的大供应地还算平静。然而大战结束不久,民族主义浪潮便高涨起来,并且在既通晓西方文化也深知印度国情的大政治家和思想家圣雄甘地的领导下,开始进入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阶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土耳其,较早的现代民族主义意识一般认为产生于19世纪中叶后期,其基本特征是反对政教合一、陈腐落后的专制帝国体制,主张土耳其现代化,以此改善愈益严重的半殖民地状态中本民族的独立生存机会和发展机会。[13] 在被称为"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民族主义改革者鼓励和支持下,帝国宰相米德哈特于1876年制宪,规定君主立宪制度,但很快因旧势力反扑而失败。下一代青年土耳其党人以作家兼
社会学家齐亚?戈卡尔普为思想领袖,他认为奥斯曼帝国衰朽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分强调伊斯兰教,主张实行政教分离,采纳西方,并且建立能使知识精英掌权的政治体制。[14] 1908 年,青年土耳其党人发动起义,逼迫苏丹恢复宪法,重开国会,但国家政治的其他方面基本上未得到改革。到土耳其民族主义的下一个阶段即"凯末尔革命"时期,斗争的主要矛头将转为直指西方帝国主义。另外,同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地也开始有了现代民族主义运动或其萌芽。以印度尼西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年出现的最初的民族主义团体--奋力会、国民党和伊斯兰教联盟为例:这些团体都以城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发起者和骨干力量,都希望印度尼西亚诸岛人民凝聚为统一的现代民族,都要求改革甚或最终取消荷兰殖民统治。[15]
亚洲民族主义的萌发与兴起有其两大方面的原因。一大方面是根本性的,即伴随西方入侵而来的新因素和当地人民固有的民族自豪自尊,另一大方面则是情势性的,包括出自世界的激励和机会、俄国两次革命的巨大以及威尔逊主义自决原则的影响。在入侵和统治的过程中,西方人损伤或瓦解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构造,同时促成和造就了亚洲当地新的、先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力量。就这里的主题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是受了西方现代的部分知识精英,它们领导实行了"从对外国人和外国优势的愤懑到大规模有组织的民族主义运动的转变。"[16] 西式教育和其他媒介传播的西方现代政治观念,对亚洲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形成及其纲领塑造起了尤为突出的作用。在印度,与英国殖民政府压制自由同时,英国人创办的院校却向当地青年传播自由思想;在越南,法国人虽然没有栽下自由之树,但的确栽下了知识之树,使例如武元甲这样的学生了解到法国大革命及其大众动员经验。[17] 国家平等和种族平等,民族解放和社会变革--所有这些观念都来自西方。"对西方思想例如言论自由、公平法制、独立、民族主义、民主和马克思主义的吸收消化,为(非西方的)精英在本世纪争取独立的国家资格开辟了道路。"[18] 不过,西方的影响只是亚洲各民族奋发振兴的部分原因。被西方人武断地判定为衰朽僵化、气息奄奄的亚洲各国社会和文明,实际上潜藏着伟大的生命活力与更新能力,而殖民半殖民扩张者的欺压和侮辱,为之提供了发动或加速自身振兴进程的强烈动机。亚洲各民族的自豪自尊是它们追求自主自强的最深刻、最持久的推动力。正如对甘地来说,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生来腐败,因为它们设定的前提是别的民族低人一等,亚洲人民反帝反殖的一大目的就是使自己摆脱这种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