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和学习——20世纪非西方世界的现代民族主义(3)
2015-04-29 01:20
导读:来自世界政治的激励和机会促进亚洲人的奋起,并且提供了他们的事业取得进展的一些重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激励,是指随日本赢得日俄战争一事而来的鼓
来自世界政治的激励和机会促进亚洲人的奋起,并且提供了他们的事业取得进展的一些重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激励,是指随日本赢得日俄战争一事而来的鼓舞和启示。它表明,落后民族只要学会西方的技术和政治军事组织方式,就可以力克白人强国。正是在这事态往后的几年里,包括土耳其、伊朗和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发生了以现代民族主义为一大特征的改革或革命。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亚洲民族主义的空前机会。首先,英法等国为巨大而又紧迫的战争需要,从其亚洲殖民地抽取超常规模的物质和人力资源,这就提出了以政治让步来作"补偿"的,承诺着手构建印度自治体制的蒙塔古-契姆斯福改革[19] 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不仅如此,被它们征召去作战或作工的上百万人员[20] 带回了欧洲先进的思想观念,包括民族权利、公民权利以及社会革命观念,这大有利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还有,协约国和同盟国旨在鼓动对方属地造反的战时宣传,也起了类似的作用。"'对西方造反'再也不会遭到列强的联合反对……这是同(1884至1885年)柏林非洲会议那个时期的又一大区别",也是它在不少地方能够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2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的这些机会之外,俄国两次革命的影响甚至很可能更为重要。1905年革命在大半个亚洲产生了不容低估的激励效应。从中国和越南到印度和伊朗,俄国民众对专制政治及其社会基础的猛烈冲击给殖民地半殖地先进分子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启示和鼓舞,以至有学者将它在亚洲造成的结果比作法国大革命在欧洲造成的结果。[22] 1917 年十月革命对亚洲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则首先在于革命翌日颁发的《和平法令》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它宣告:不管发生在何时何地,也不管有关民族的发展或落后程度如何,"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占别国领土的行为"。[23] 由布尔什维克以如此无保留的方式昭告的民族自决,连同苏俄政府宣布放弃沙俄的一切殖民半殖民权益,在亚洲许多被压迫民族和国家造成了相当广泛、强烈的影响,而列宁与共产国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的高度重视,更使亚洲的反帝反殖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外部推动。在这一方面,布尔什维克的意识形态同威尔逊主义倒是不无共同之处。后者包含的民族自决原则,最初可在1916年英国外交部的一份备忘录中见到,其中认为尽实际可能来满足欧洲各民族愿望是战后和平得以持久的必要条件。[24] 威尔逊"十四点"中的自决原则仍大致限于欧洲,而且只针同盟国,甚至可以说只针对奥斯曼土耳其。[25] 然而几个月后,鉴于东欧民族运动的迅猛进展和争取世界人心的需要,他终于宣布对奥匈帝国亦将无保留地实施民族自决,并且多少像一位著名学者兼外交家所说的那样,以其言辞将平等主义延展到确认各民族平等。[26] 威尔逊的自决原则既在欧洲也在亚洲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参与鼓动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自主意愿,而且给了它们一大项具有国际合法性的依据来理直气壮地追求自身民族权利,同时使列强在维持殖民半殖民统治方面处于和道义上的显著被动地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非洲现代民族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显著地晚于亚洲,但地处北非的埃及和突尼斯例外。那里的"原始民族主义"可以1881年阿拉比领导的反英运动为代表。在这对于埃及半殖民地化所作的首次反应中,共有穆斯林保守派、封建地主、旧陆军军官和开明改革派四类基本力量,前三类可以说同现代化进程完全格格不入。然而近四十年后,在英国为从事大战而完全接管埃及内务并大肆盘剥其人力物力的情况下,曾任教育和司法部长的柴鲁尔领导成立组织良好的华夫脱党(或译国民党),其宗旨是埃及完全独立。1919年起,该党领导了持续三年的反抗斗争,终于迫使英国废除对埃及的"保护权"和承认埃及独立,尽管它保留了干涉权利和对埃及防务等事项的控制。[27] 与华夫脱党成立大致同时,突尼斯也出现了民族主义政党--宪政党。它虽然希望同宗主国法国合作从事行政改革,但也提出过"突尼斯是突尼斯人的突尼斯"。前面所说亚洲现代民族主义萌发和兴起的诸项原因,大多也存在于北非。从撒哈拉沙漠往南,除极少数小块沿海地区(那里早已建立了欧洲贸易据点)有民族主义意识的萌芽外,热带非洲的民族觉醒一般来说尚待40年代甚至更晚,因为在这迟至19世纪末期才落于欧洲统治下的广大地区,尚少足以培育或激发出现代民族主义的现代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条件。[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