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5)
2015-11-18 01:21
导读:巴克尔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历史科学的执着追求,二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三是提倡统计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后来
巴克尔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历史科学的执着追求,二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三是提倡统计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后来论者认识其史学思想都从这三方面入手。平心而论,巴克尔是西方史家中最早系统论证历史可以成为一门科学的“第一人”,虽然时至今日,历史是否能成为科学,仍未成定论,但巴克尔的工作无疑推动了历史科学化的进程,应予充分的肯定;以往论者时常将巴克尔视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者,显然是误解了他的史学思想;巴克尔虽重视统计方法治史,但他没有把它看成是万能的,只是归纳法中的一种。统计方法逐渐被史家所重视,不无受他的影响。
三
《文明史》最早的中译本是1903年6月南洋公学译书院译印本,对巴克尔及其著作介绍最为详实的,则是《亨利·多马斯·勃克鲁传》。南洋公学译书院译本于1901年即已译毕,1901年8月15日蔡元培在译书院负责人张元济家中得见译稿,并在
日记中记载,《英国文明史》“言心理决事,终不如历史之可据”,“又言治化之进,系慧不系德。欧洲近百年战事及窘戮异教之事渐寡,皆以智进故也。又言人之智愚善恶,皆为外界风习所铸,非由先世遗传。”[30]1901年杨荫杭所译的《物竞论》曾征引过《文明史》,书中说道:“白格尔于所著《英国开化史》中言:古代之建筑其存于今日者,往往弘大惊人,此盖君主之权强大无极,而臣民悉为奴隶。”[31]1902年7月作新社出版《万国历史》论及十九世纪英国史学时,提到“著《文明史》之巴克尔”[32]。1902年10月《泰西
政治学者列传》中有一篇《邈克尔传》,简要介绍了巴克尔的生平和著述。因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其评论《文明史》部分全文摘录,以见原貌: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邈克尔所有著述,立论尖新,着着出人意表,且又行之以雄浑活泼之文,抑扬顿挫,妙尽鼓舞,论者皆自以为不能及也。但以辞气过激,初时不无为世所嫉,或目以为异端妖说,又其以伦教为无益于开化,故各名家多不免有异议者。要之以豪迈之气,兼卓绝之识,谠言直论,肆无忌惮,鞭笞一世,矫千古之弊败,非如是安能行也。于其论破法教,尤为痛快,多有言人所不能言,以故有识者皆好读其书。近日耳曼、法兰西亦已有译本,其书行世,可望致昌盛也。至俗人僧侣之忌恶之,则亦以自有所病而然耳,固不足以为邈克尔轻重。即邈克尔初心,亦不志在以合时俗之眼也。邈克尔之议论,活活泼泼,读之自足令人惊喜。每当睡气相侵之时,若能一读,则精神振动,不复知睡魔之何去矣。惜乎!盗跖长命,颜回夭折,天之定数,何颠倒哉。邈克尔总论二卷,已倍于基率特《文明史》全书,使天假以年,则全卷落成,不几如涑水《通鉴》之大著哉。呜呼!壮士未酬,早为泉下之客,邈克尔之遗憾,可想像而知矣。而至于史理,则以基率特为嚆矢,邈克尔次之;若比较其议论之高下优劣,则又非同日而论,邈克尔应处以高度,基率特应处以低度也。[33]
此文充分肯定了巴克尔及《文明史》在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甚至认为比基佐《欧洲文明史》略胜一筹。
1902年12月《新世界学报》有篇陈怀的《方志》一文中说:
我谓史学亦然,史必得欧人统计之学而后于史家可无憾。方志者,统计之学之所由出也。善哉!英伦文明史曰:“天下精微之理,极数千年通人学士,竭虑研思,万方而未得其解者,求之日用见闻之间,而其理悉备。[34]
1904年京师大学堂教习陈黻宸在《中国史学通论续编·读史总论》也引用了“英伦文明史曰”这段话,并以此批评中国学者,“往往识足以洞天地无尽之奥,而不足以知民俗之原,辨足以凿浑沌七窍之灵,而不足以证闾里之事。吾观欧美各强国,于民间一切利病,有调查之册,有统计之史,知之必详,言之必悉,如星之罗,知棋之布,如数家人米盐,厘然不遗铢黍。彼其所以行于政治者,无一不于社会中求之。而我国之社会,究不知其何如矣。”[35]巴克尔极力提倡统计方法治史,希望从对社会现象统计中得出平均数,发现谋杀、自杀等社会问题的规律,对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坚信不疑。陈怀和陈黻宸受巴克尔治史方法的影响,都认识到统计方法治史的重要性。1902年陈黻宸在《新世界学报》第4、5期发表《地史原理》一文,可以说是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历史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