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8)

2015-11-18 01:21
导读:福利德尔对巴克尔史学的认识虽不见得很深刻,但还是较公允而富有个性的,值得注意。 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学人论著中,对巴克尔史学有所回应的实属不

福利德尔对巴克尔史学的认识虽不见得很深刻,但还是较公允而富有个性的,值得注意。
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学人论著中,对巴克尔史学有所回应的实属不多。但五四前后情况却有很大的改观,巴克尔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他们的论著中,甚至有不少学人研读过《英国文明史》英文原著。1915年恽代英在《文明与道德》一文中探讨自野蛮以至文明,道德为与日具进,或与日具退?以为道德无进步亦无退步,古今相差不远,“如排克尔之说是也”。作者认为以为古今之道德,毫无异同点,“排克尔之说殆不可信”[47]。1920年3月“心瞑”在《唯物论与唯物史观》一文中认为,从广义上讲,唯物史观“乃一切自然现象之势力为主而说明历史历史者”,因此他以为“巴克尔之置气候风土”,也可以“目为唯物史观之一”[48]。很明显,这是对巴克尔史学一种误解;1920年9月“三无”在《文明进步之原动力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关系》一文讨论文明进步原动力是什么,介绍了巴克尔的观点。文中指出,巴克尔所著《英国文明史》,“谓道德、宗教、文学、政治,并不能为文明进步之助力,徒足阻碍其发达,为文明进步之原动力者,惟智力耳。故必以智力增进知识获得为有意味之科学发达,始能助长近世之文明。因此则为文明之中心的要素者,即所谓科学也。”他认为巴克尔的见解“不免过陷于偏颇”[49]。
1921年《史地学报》第1卷第1号,有两篇文章同时介绍了巴克尔。徐则陵的《史之一种解释》一文指出,“英人柏克(Buckle)著《英格兰文化史》”,属于自然物质史观,“柏克谓气候与土壤性质定民族之强弱,又曰:‘从人类与外界接触上著想,则人类活动与自然界之公例有根本关系焉。’”但徐氏对巴克尔的观点不以为然,“自然界与人生诚有关系,然气候与土壤二者不足以尽自然界之公例。”特别要指出的是,徐则陵引用巴克尔那句话所作的注释,可说明他是阅读过《英国文明史》英文原书的[50]。陈训慈的《史学观念之变迁及其趋势》一文讨论科学史观时,强调巴克尔是“最先明揭求公例之见者”。同时他论及经济史观时,接受美国学者塞利格曼(E.R.A.Seligman)《经济史观》(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的看法, 以为巴克尔是“马氏(马克思)学说之先驱”[51]。陈石孚所译的《经济史观》一书由商务印书馆1920年10初版,至1926年已再版五次,在学界颇有影响。是书上卷第一章“早年的历史哲学”,对巴克尔有所评论。塞利格曼认为,尽管维柯(Vico)、孟德斯鸠等人在此前对社会运动如何受物质环境的支配有过讨论,但是只有巴克尔才“用哲学的方法,加以丰富的例证,来建设一个学说”,所以他被视为经济史观的真正创始人,是“当之无愧”的[52]。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922年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引用巴克尔的话,以说明欧洲地理形势有利于控制自然,造就了东西文化的不同特质[53]。1922年衡如在《新历史之精神》一文说,“以科学之进步释史者”,起于孔多塞、而孔德、“柏克继之”[54]。1923年丁文江在《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一文开头便说:“布克尔(T.Buckle)是十九世纪用科学知识研究历史的第一个人。照他的学说,凡人类的历史都是气候、土壤、交通的关系,这种物理派的历史观,在他的《文化史》(History of civilization)出版的时候很有势力。”[55]他撰写此文受启于巴克尔,亦未可知。1923年刘宜之所著《唯物史观浅释》第四章“巴克尔底物质的历史观”,对巴克尔的作了专评,他认为巴克尔史学在诸多历史学说中“算是很新的学说”,但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相比,后者实比前者进步很多[56]。1925年陆懋德在《学衡》上连载《中国文化史》一书,作者坦言:“本书体裁,多仿英人巴克尔《英国文化史》”[57],说明陆氏研读过《文明史》英文本,并对其史学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1929年4月徐琚清在《谈谈历史》一文指出,历史定律没有统一标准,“除了柏苦儿一流人以外,其他的史家很少敢提及的”,“柏苦儿一班子是造史律的专家,大胆地拿历史也当自然科学看,有时自不免流于武断”[58]。1929年10月孙寒冰等著《社会科学大纲》绍述“地理史观”指出,巴克尔首先把物质世界对于历史的影响揭示出来,更用丰富的证例来证明食物、土地以及自然界普通的情形对于社会组织的重要,但他也知道地理的限制,“并不说地理的原因是一切历史的总枢纽”[59]。
上一篇: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