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5]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6]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7] [日]田山辉明.物权法[M].陆庆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8]朱柏松.海峡两岸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之比较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民法典研讨会暨侵权法立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9] [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 [M].张双根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10]蔡永民.比较担保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M].王卫军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
12]沈达明.法国、德国担保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13]王闯.动产抵押制度研究[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三[C].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
[14]申卫星.从《物权法》看物权登记制度载[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 (3).
[15]刘宝玉.中国物权法的成就与不足———兼及法律移植与融合中的鸡尾酒论[J].法学论坛, 2008, (5).
[16]江帆等.交易安全与中国民商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17]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8]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19]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20]王轶.物权变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1] [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M].赵秀文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22]崔建远.绝对权请求权或侵权责任方式[J].法学, 2002, (11).
[23]李建华,彭诚信,杨代雄.我国《物权法》立法技术若干缺陷的分析与完善[J].当代法学, 2007, (4)
[24]崔建远.侵权法应与物权法相衔接[A].第七届海峡两岸民法典研讨会暨侵权法立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