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民法典:21世纪中国的呼唤律毕业论文(10)

2017-10-20 04:11
导读:〔26〕纪坡平。商品社会的世界性法律。[M].北京。经济治理出版社,1996.132 〔27〕[德]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6〕纪坡平。商品社会的世界性法律。[M].北京。经济治理出版社,1996.132

  〔27〕[德]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69

  〔28〕[德]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68

  〔29〕这是单从立法取向和立法风格的角度而言,并不意味着我国民法典就只能采取法国模式,实际上,在模式与具体制度设计上,德国民法典对我国有更大的鉴戒价值

  〔30〕梁慧星。民商***丛(第6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82-311

  〔31〕中国社会科学院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制定中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J].北京。法学研究,1995(3)

  〔32〕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33〕李锡鹤。论民法本位。[J].上海。华动政法学院学报,2000(2)

  〔34〕刘水林。浅析民法和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差异。[J].西安。法律科学,1998(3)

  〔35〕梁慧星。民商***丛(第6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85-286

  〔36〕从法律形式理性的流变来看,“法律理性主义”、“注释法学”、“分析法学”、“概念法学”以及英美法系所称的“法条主义”、“法律教义学”的基本含义颇多重合,差异除背景和称谓外,“注释法学”、“法条主义”侧重于对现有法律的解释,“分析法学”与“概念法学”在注释的同时还注重体系化、技术化与完善形式的理论目的。因此,本文在同等意义上使用“概念法学”和“分析法学”两个概念,至少在方***上如此。

  〔37〕王涌。分析法学与中国民法的发展。[J].北京。比较法研究,1997(4)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8〕王涌。分析法学与中国民法的发展。[J].北京。比较法研究,1997(4)

  〔39〕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268

  〔40〕[德]罗伯特。霍恩。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6.13

  〔41〕[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货卫方等译。[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3.47

  〔42〕王明锁。论罗马法体系的沿革与中国民法的法典化。[J].西安。法律科学,1995(5)

  〔43〕马俊驹。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的构想。[J].西安。法律科学,1998(3)

  〔44〕刘士国。制定出中国民法典是形成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终极标志。[J].西安。法律科学,1998(3)

  〔45〕梁慧星。民商***丛(第1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00-802

  〔46〕魏振瀛。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体系之革新。[J].北京。中国法学。1998(1)

  〔47〕美国新自然法学代表人物富勒在《法律的道德》一书中将法律道德区分为“外在道德”与“内在道德”。“外在道德”是法的实体目标和理想,“内在道德”是所谓“程序自然法”,其八项内容中就包括法律的可猜测性、明确性、法律不应矛盾等内容。

  〔48〕梁慧星。民商***丛(第1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04

  〔49〕王利明。论中国民法典的制定。[J].北京。政***坛,1998(5)

  〔50〕马俊驹。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的构想。[J].西安。法律科学,1998(3)

  〔51〕梁慧星。民商***丛(第1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04

  〔52〕笔者以为,法人无人格权,所谓法人姓名权实则为商号权、名誉权则为商誉权,而商号权和商誉权都是财产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53〕王利明。论中国民法典的制定。[J].北京。政***坛,1998(5)

  〔54〕魏振瀛。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体系之革新。[J].北京。中国法学,1998(1)
上一篇:刑事证实责任分配理论初步分析律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