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最先造成这一项大曲解的人便是保罗。他将独断与教仪引进基督教,以代替它原先之为一种生活方式。然后准备恢复教士的特权。在他之后,他的工作仍在一步步的向前推展,终使教会和政府、战争、仇恨、拷刑、审判、惩罚,以及整个世俗活动连击在一起,教会的作风和耶稣的教义完全相反。无怪乎尼采说:“只有一个基督徒,他已经死于十字架。”(5)而基督教的历史,始于十字架上的死亡,它是一部被误解的历史。
在这种情形下,犹太人战胜了原始基督教,而基督教经过犹太教化以后,征服了罗马。尼采解释原先这个爱与和平的宗教,完全颠倒过来,转变而为组织的复仇运动。保罗使这个运动赢得整个帝国的下层社会。他把基督教形成一个神秘仪式的宗教,形成一个普遍反抗异端的运动。最后迫害的刺激煽起了憎恨的火焰。(5)这群激情的信仰这遂发动攻击而获得胜利。
尼采感到难以说明次一个阶段的基督教——它转为统治阶层,诉诸于统治者的本能来控制群众,使基督教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宗教”(flock religion),它教人要服从。基督教由一个低层阶级的运动转变成为上层的阶级,它和帝国结合的结果,在基督教的传统上注入完全不同的因素。
尼采认为基督教定居于罗马,也渐渐地手到条顿野蛮人的习俗影响,而注入了野蛮的色彩。(6)基督教之条顿化(Teutonized)、野蛮化,在“宗教裁判所”的酷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世纪的教会成为制造罪恶的场所,由于它本身的腐败,以及政教冲突的结果,基督教的盛势逐渐衰弱。到了近代,经过若干世纪无数自由思想家的攻击,基督教不得不再柔顺起来。然而教徒们世俗活动的欲望依然未减,结果尽其所能的迎合群众的口味,并享受文明的成果。因而,如今基督教成为一个适合于俗众的舒适的宗教;教士们生活优游,成为寄生虫型的人物。
尼采和齐克果一样,痛击现代基督徒的生活,他们自称信奉古老的信仰,却过这舒适的世俗生活。每个星期,他们或许有六天过着背于良心的日子。第七天,他们成群集随地挤进教堂,低吟着:“主呀!请你宽恕我的罪,我敬爱你,请你祝福与我。”——这就是所谓信仰;信仰成为整批的交易,事实上,基督教早已名存而实亡了。
基督教已名存而实亡。他们的中心信仰也告崩溃,尼采遂宣称:“上帝已经死了”!
三、上帝的死亡和价值的转换
“上帝死了!”
尼采假籍一个疯子手提灯笼跑进市场不停地嚷道:“我寻找上帝!我寻找上帝!”——许多人围观着。他跳到人群中,叫喊着:“上帝在哪里?我告诉你!我们杀死了他——你和我!”(7)
上帝的死亡乃意指另一世界的理想之被排斥;人类生活不再有一个“永恒的背景”,也不再受绝对的信仰所约束。超自然的境界已经消逝。它不仅不容于现代的知识,也不适于现代的生活方式。
上帝的死亡意指恢复自我的责任、恢复自我的决定。
毫无疑问尼采哲学的大前提是无神论。(8)
基督教上帝的存在,没有证据。若有,都是反对祂嚷的证据,因为一切遭既不仁慈,也不理智,复不真实。
上帝的存在与否,事实上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是,既然尼采心中没有上帝的影子,那末何以说是上帝死亡呢?因为说上帝死亡,岂不意指祂曾经活着吗?
原来尼采所谓的上帝,是指一般人心中的上帝,尤其是基督徒心中的上帝。尼采反对基督教的上帝,因为他看出祂之存在于人心中,事足以减损人的价值与意义。
尼采认为基督教的上帝是怯懦者与病弱者的上帝,祂是颓废的上帝。凡是坚强的、勇敢的、征胜的与骄傲的东西,都会被销蚀;基督教的上帝“不再是生命的变形或永恒的存在,而是颓废生命之矛盾体。”(9)
所以尼采认为基督教的上帝是“这地球上所有最败坏的神的概念。”他坚决地认为这种败坏的神的概念,应该铲除。
许多学者以为尼采宣布上帝死亡与超人诞生,乃是推翻旧神而另建新神。由是断定尼采是个新宗教的创始者。这种说法,完全是一项未经思考的附会。
尼采只希望成为一个哲学家,决不想做新宗教的创始者,他也决不是一个新宗教的创始者。在尼采看来,所有宗教创始者都缺乏intellectual integrity ,他们渴求反理性的事物。(10)尼采痛斥虚伪与欺骗,而宗教家都是善于编造美丽谎言的人,什么神的惟一创造啦!天国啦!其实都是虚幻的,尼采也茂视没有疑问的弟子。(11)他在自传中宣布:“我不要信仰者……我不向俗众讲话。”
尼采的基本精神全然是反宗教的;他反对崇拜、牺牲、独断、教条、仪式、教会组织以及属灵思想——这一切都是构成宗教所必须的要件。尼采肯定生命,呼吁大家:忠实于生命,“守实于大地”(remaining true to earth),他重视人类生命自身所具的价值,他欣赏本能,歌颂大地与肉体。然而一切宗教都是离弃生命,贬抑本能与肉体。尤其是基督教,他们全然否定生命,并视大地为泣涕之谷。它们一切的价值都颓废的、败坏的、垂死状态的!
上帝的死亡,只是个象征语言,它意示着古老中心价值的腐朽。
古老的价值丧失了力量,然而人不能够生活在无价值之中。尼采是一个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他热切地关怀着人类应走的方向与选择的准则。他的工作,大部分在于否定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他认为人们在考虑新的价值之前,首先应该了解古老价值是不足取用的。
古老的价值是颓废的,虚伪的,所以必须加以转换。价值的转换是尼采哲学的一个中心课题。它意指改革,彻底推翻古老价值表——尼采将否定(No-saving)和转换(revaluation)联系在一起。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凡是堕落的,都应该把它推倒”。正如新约上所说的,新布不补在旧衣上,新酒不装在旧瓶里。古老的价值(尤其是传统的道德价值),在尼采的树下不可能因接着新的果子而得救。
三、道德重估
一切价值的转换中,道德价值的转换居于首位。
尼采看来我们的文明表面看来是健康的,其实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因为揭开我们文明的底层,发觉里面充满了颓废与怨恨的色彩。尼采乃追溯根源,结果发现欧洲道德传统,实以基督教为主流。于是尼采对于基督教的批评乃集中在道德的问题上。
尼采以前,有不少人攻击基督教,尼采的批评所以显得特殊,乃在于他的抨击基督教,道德甚于基督教教条。他之所以批评基督教道德甚于教条,因为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