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8、虽然,尼采的格言——上帝已死——首先出现在《愉快的智慧》(Joyful of
wisdom)上,其实他在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经写着:“我相信古代德国的寓言,所有神祗都必须死去。”
9、尼采在自传中曾说:“上帝,灵魂不朽,拯救,超越,这些只是观念,我并不注意这些,也从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Ecce Homo.Why I am so clever. I.Clifton P. Fadi man 英译, The Modern Libr-ary. New
York)在《反基督教徒》中,尼采又说。“上帝的概念是伪造的,道德的概念也是伪造的。这些牧师完成了一个伪造的奇迹。”(The Antichrist 27)
10、(The Antichrist 18)
贰、基督教文化之价值转换
(一)
基督教既非阿波罗式也非戴欧尼索士式
“烈酒和基督教,是欧洲人的麻醉剂”(《愉快的智慧》,第三卷第147节《问题与答案》),也是欧洲人给予其他民族的毒品。而基督教的价值观更是麻醉人类的有害物,所以基督教成为尼采思想的最大敌对者。
尼采批判基督教的思想发展的线索,大致是第一个时期对基督教保持“敌意的沉默”,第二个时期对基督教之反科学及其基本教义之批评,第三个时期则对基督教之世界观、人生观展开全面性的攻击——特别是在基督教的道德观方面。
在《悲剧的诞生》中,虽然没有提及基督教,但确如尼采写这书十四年后所说的:对它持着“敌意的沉默”(1886年新编序:《一个自我批评的企图》,下引同)。在这书上,尼采对世界所作的审美的解释,与基督教的论点正相反;“例如上帝之绝对真理,这真理将所有艺术都丢弃在虚伪的领域。”基督教的价值系统,不仅是反对艺术的,而且也含着对“生命的极端仇视”。它是“一种病入膏盲、阴郁、疲惫以及生物由于缺乏阳光而变得苍白的征象”。
在尼采的自传中,提到《悲剧的诞生》时,也明白地说:“全书的特色是对基督教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敌意的缄默:基督教既非阿波罗式的,也非戴欧尼索士式的;它否定一切审美价值——而这正是《悲剧的诞生》一书唯一肯定的价值。在最深刻的意义上说,它是虚无主义的,可是在戴欧尼索士的象征中,却是达到了最大的肯定。”
关于宗教的负面作用,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说过这样的话:“一切宗教的先决条件,就是到处麻痹神话。”(该书第18节)可见尼采那不仅将神话的价值和宗教截然分开,而且视宗教腐蚀质素的麻痹品。
尼采出身于宗教家庭,他反基督的思想发展,是饶有趣味的。大约在尼采进入普夫达中学以后,他开始接受良好的古典教育,渐渐开启了他的思想视野;古典文献的天地,展开了一个和他家庭信仰截然不同的世界。
1861年,由于尼采对于文学的爱好,致使他对基督教教义与主张投以冷眼,使他对“上帝的存在、灵魂不朽、圣经的权威、圣灵神迹等,产生怀疑。”(1)
1865年6月间,尼采给他妹妹的信说:“人有多种途径可循:如果你希望心灵平静和安宁,那就去信仰吧!如果你要为真理而奉献,那就去探讨!”这年秋天,尼采谈到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世界》,其中的无神论思想,是他所受到的重要影响之一。
在莱比锡大学期间,尼采从古典希腊文化遗产中所吸取的丰盛营养,不仅为他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形成他反基督的思想去泉线。
(二)、尼采指出:“在实在性上,宗教和科学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他们简直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人性的,太人性的》,第110节《宗教的真理》)他说:宗教信仰是盲目的,没有科学分析;由于宗教受到科学的威胁,所以那些神学家就添加了一些伪造的哲学理论到它的系统中。尼采分析宗教崇拜起源时,认为古人并不知道自然的规律。由于没有自然规律的概念,所以为自然界的变化是神力或魔力所致。宗教缺乏“自然发展”的整个概念,如将人对奇迹的幻想投放在自然律上。宗教崇拜只是给自然加上一个规则,而不是探讨它本身的规律(该书死111节《宗教崇拜的起源》)。尼采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基督教贬抑人格,使人陷没于深沉的泥沼中,这是过度的病态的情绪”。(该书第114节《什么是基督教中非希腊的因素》)。
同一节中,尼采指出希腊神话和基督教之间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希腊人并不觉得荷马的神祗高于他们,而犹太人则不然,他们视神祗与人为主扑的关系。
在《愉快的智慧》书中,尼采进一步分析基督教和希腊神的区别:其一,基督教视神为至高无上的东西,人需匍匐在祂的跟前。而希腊人所崇拜的神却是平等的。其二,希腊传统的世界,没有罪的感觉。基督教却宣扬:“你要悔改,上帝才给你荣耀”,基督教所预设的一个强有力的上帝,喜好复仇;所谓罪孽,乃是对神的亵渎,而不是对人类本身。其三,基督教将人和上帝分成两个对立的阶层,将世界分成自然与超自然的不同领域。他们颂扬超自然,视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卑下的。而希腊人则肯定自然,崇尚人生。基督教以渎神为万恶之首,而希腊人则以渎神为庄严而具高贵感——以此为悲剧产生的根源(见该书第135节《罪的起源》)。由是观之,希腊人神话中的神与人的关系是:(1)平等的,(2)无罪感,(3)自然主义,(4)以渎神为庄严之悲剧精神——这些都是和基督教教义迥然不同的。(2)
在《曙光》这一作品中,尼采指责基督教教人盲从,视怀疑为罪恶(该书第89节《怀疑为罪》),批评基督教的罪恶报应说(该书第13节《朝向人类的进教育》)、基督教发明了罪的观念(该书第29节《德行与罪的演员》)、发明赎罪说(该书第53节《有良心者的谬妄》)并捏做地狱说(该书第77节《精神虐待》)——这些评论亦屡见于尼采第三期作品中。
(二)
基督教之病弱世界
尼采在第三期作品中批评基督教教义,(3)在观点上,是和他第二期作品一致的。其间的相异处,除了第二期作品受到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之外,其表达方式则为文学性随感式的点滴透视,而第三期作品对基督教的论点,则不再是零零散散,而是从哲学性的总体观点作出系统性的批判,也就是提到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对它展开全面性 批判——特别是对基督教所固守的道德堡垒的攻击。(4)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对于基督教的人生观之沦为人死观及其两个世界之说,在《序言》(第3节)中已有概括性的评论。此外,可以《死亡的说教者》及《来生论者》两章为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