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 阶级话语是当代中国法学的正统意识形(6)

2013-05-27 01:19
导读:任何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都是在与社会其他阶级的讨价还价中形成的,预先并没有这样的固定的意志存在。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意志最低限度上是阶级

  任何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都是在与社会其他阶级的讨价还价中形成的,预先并没有这样的固定的意志存在。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意志最低限度上是阶级的合意,而不是某个阶级的独断意志。法律是社会冲突的结果,同样也必然是社会合作的结果。这是阶级混合意志形成中的契约论因素。这种契约论的因素并不抹杀人们之间在争取自己权益上的能力差别,并没有否认人们在这种关系中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不平等并没有彻底废弃人们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因而有学者提出法学理论要进行从法律意志论向法律契约论的转变①。本文的基本立场是,法律中的斗争冲突论与契约合意论实际上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不同阶级意志的共同参与和妥协共同型构了法律的面貌和内容,而最后的意志是个混合意志,而不是单独的意志的独断。社会关系在很多时候确实不是一种平等关系,其中有压迫、剥削、控制的关系,也有合作的、和平的、互助的、共享的关系。法律的阶级话语有利于人们更确切地关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但是阶级话语的霸权却使得人们对于社会关系和平性、互助性没有足够的关注,甚至故意被淡化了。
  从所谓阶级意志到国家意志的运动过程中也存在着统治阶级利益被稀释和扭曲的可能性。这也就是说国家其实也是一个有着独立目的并有着走向异化和自我凝结为一种压迫力量和利益团体的自发倾向。它并不是简单地传达统治阶级利益,实际上不通过相应的程序,也很难发现所谓的真正的统治阶级意志。当然我们也可能把这种国家意志和国家权力本身看作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一部分,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法的阶级意志性的议论甚至会成为特权势力维护自己特权而压制人民正当要求的护身符。

中国大学排名


  当官僚体系控制权力,如果其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便会借助权力把自己的意志变为法律。这样就在阶级意志、权力意志和法律意志之间建立了连接,在人民、掌权者、法律之间建立了联系。掌握政治权力的群体作为这个社会的最直观也最直接的统治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奉为国家的意志奉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并通过阶级意志的正当性使权力意志成为不可讨论的问题。这样的后果很明显,即其以自己的意志高于法律。而如果法律不过是官僚意志的一个形式,怎么会严格尊重和遵守法律,又怎么可能确立对于法律的信仰和敬畏。那种关于法律是自己的,自己当然要严格遵守的说法,只能是一种善意的说教。另一种结果就是在揭示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法治等的形式性虚伪性时,完全否定了这个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的历史进步价值。这倒是很有利于完全摆脱束缚而直接进行暴力统治。法律的意志论很容易蜕变为少数人的单向权力意志论。而单向的权力意志论又直接导致对于法的工具性的片面理解,导向一种畸形的法律工具论。
  
  (三) 阶级意志论中的唯意志论倾向  
  阶级专政和统治阶级意志论,以及作为其重要部分的革命论和暴力崇拜论,容易滋生的一种倾向是,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推崇,对于人的建构社会关系能力的确信,对于人的改造社会能力的过分自信。这就是导向阶级话语的唯意志论倾向。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这种唯意志论恰恰是在尊重和实践社会规律的名义下,在经济决定论的前提下进行的。阶级专政和社会革命的合理性都在于这些行为顺应的社会进步的规律,人是被作为自觉的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规律的自觉的实践者。而当人们在所谓的规律的指引下去改造社会包括塑造法律的时候,人们往往基于对于自己理性能力、自己把握规律的能力、自己改造社会能力的自信而逐步背离了规律,而在改天换地的豪情的支配下,以人的意志来代替法律的内在规律。这又会导致对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蔑视。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这种阶级背景下的唯意志论,使法律、意志和暴力三者直接关联。这是法律实证主义的流弊之一。
上一篇:一、货币演变 中的两次国家介入 “以交换价值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