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研究(1)(2)

2015-07-10 01:05
导读:指标选择无疑要充分考虑到其正确性和全面性,但这是相对的。所以,所选指标的衡量结果只能基本反映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但这并不能否认衡量结果


  指标选择无疑要充分考虑到其正确性和全面性,但这是相对的。所以,所选指标的衡量结果只能基本反映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但这并不能否认衡量结果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衡量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大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二是非国有经济的市场准进;三是非国有经济市场运行的规范化。其中第一方面具有综合的意义。

  (一)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来自非国有经济的贡献份额呈逐步上升趋势。以下几个指标可以反映这一趋势。

  1.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该指标可以从总体上反映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以及在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大小。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53.6%进步到62.32%,年均增长1.69%。

  2.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非国有经济主体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贡献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场化程度。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31.95%进步到52.69%,年均增长5.72%。

  3.城镇非国有单位从业职员占城镇从业职员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非国有经济单位在提供就业职位方面的贡献率以及城镇劳动力的市场化。1992~2001年,城镇从业职员中非国有部分所占比重从39.03%进步到68.09%,年均增长6.38%。

  4.非国有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因市场化而引致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财政收进的贡献。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由33%进步到64.42%,年均增长7.72%。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5.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出口额是国际贸易的衡量指标,而非国有经济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又是市场化带来的。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7.45%进步到55.04%,年均增长8.04%。

  6. 产业 中非国有经济所有者权益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产业所有者权益的比重。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而所有者权益体现了经济主体的投资贡献。但考虑到规模以下非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企业中的非国有主体所有者权益没有 计算 在内,因此,该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非国有经济对产业这个核心产业市场化进程的作用大小。1992~2001年,产业中非国有经济所有者权益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产业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由34.1%进步到45.13%,年均增长3.16%。

  将以上指标回结为表1.从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定,非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超过国有经济,而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

  表1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统计月报》整理。
(二)非国有 经济 的市场进进

  1992年以来,政府通过政策 法律 ,在市场准进方面对非国有经济采取了更为积极、开放的政策,在很多重要方面取消或进一步降低了行政壁垒,纠正了在市场准进上的歧视待遇。 目前 ,国家法规除对必须垄断的少数行业(如武器制造、黄金生产等)明令禁止非国有经济进进和对部分行业有一些前置审批的限制规定外,没有对非国有经济有特殊的限制性规定。

  1.集体 企业 。以乡镇企业为例。在乡镇企业增加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1999年的1.36∶77.64∶21.00转变为2001年的o.98∶76.67∶22.35,第三产业2001年比1999年上升了3.16%,而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则趋于下降。从细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 交通 运输业和 产业 增长较快,2001年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6%、10%和8%(见表2)。而且,乡镇企业还进进了一些原属于国家专营的行业,如烟草加工、医药加工等。另外,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50多家乡镇企业成功上市。
上一篇:浅析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治理模式(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