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研究(1)(5)

2015-07-10 01:05
导读:(二)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 1.公司制改组是产权多元化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主要是通过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

  1.公司制改组是产权多元化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主要是通过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的。通过公司制改组,包括非国有资本进进国有企业这种改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国有企业独资或国家股“一股独大”的格式。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抽样调查,2001年,已进行产权多元化改组的国有企业已达到64.18%。考虑到破产、被非国有企业吞并或渗透而已经转变成为非国有企业的原国有企业,这一数字估计在75%以上。

  2.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及产权多元化。2001年底,全国国有中小企业已有81.4%实施了改制。在已改制的国有中小企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和合资形式的占51%。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改组,国有中小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好转。

  3.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及产权多元化。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以国有企业团体为例,2000年,母公司登记注册为国有的企业团体有1725个,其中母公司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团体有1265个,占73.33%。在这1265个企业团体中,母公司改制为非国有独资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有507个,占40.08%。2001年,母公司登记注册为国有的企业团体有1772个,其中母公司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团体有1269个,占71.61%。在这1269个企业团体中,母公司改制为非国有独资公司的有468个,占36.88%。

  4.上市公司股权的多元化。相对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权的多元化更加明显。国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易主为非国有主体,甚至国有股完全退出的公司不断出现,这些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非国有企业。同样,国有股份也不断进主非国有上市公司,其比重超过非国有股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1992年,上市公司仅有53家,全部是国有控股企业。2000年,上市公司总数有1086家。其中没有国家股和国家一般参股的公司有458家,占42.17%;国家股完全退出的公司有50家,占4.60%。2001年,上市公司总数有1159家(还有1家数据不完整),其中没有国家股和国家一般参股的公司有415家,占35.81%;国家股完全退出的公司有55家,占4.75%。国家股占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比重由1992年的41.38%降到2000年的38.9%,2001年又回升至46.2%。在上市公司中,非国家股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1992年为58.6%,2000年进步到61.1%,但2001年又减少到53.8%。这反映了上市公司中国有主体和非国有主体的相互渗透趋势在增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国有 企业 运作的市场化

  尽管国有企业还有一部分未改制,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还有一部分还是国家独资,但在市场运作方面,尤其是生产经营方面已呈现高度的市场化。改制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则更加规范。

  1.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根据国家 经济 贸易委员会的抽样调查,在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92.8%的企业以为其治理结构是公道和比较公道的,是根据市场要求和本企业实际构建的。

  (1)经营者市场选择率。在经营者任命方式 题目 上,在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由非政府任命或市场选聘(包括董事会任命、职代会选举等)的企业比例达89.8%。未改制企业经营者的市场选聘比例也达76.4%。改制和未改制企业的经营者由市场选聘的比例合计为86.3%(参见表6)。而1993年,该比例仅为3.4%,1993~2001年年均进步49.82%。

  表6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由市场选聘和有决策自主权的企业比例(%)

  注:(1)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选聘包括所有的非政府任免方式;(2)2000年数据根据1997~2001年年均值估计。

  资料来源:1993~1997年及2001年数据根据 中国 企业家调查系统测算、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政策 研究 室抽样调查,以及高明华:《中国企业市场化:含义、测度及国际比较》(载《中国研究》1997年10月号和12月号)。
上一篇:浅析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治理模式(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