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研究(1)(3)
2015-07-10 01:05
导读:表2细分行业乡镇企业进进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 中国 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 发展 报告》(2001,2002),企业治理出版社
表2细分行业乡镇企业进进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 中国 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 发展 报告》(2001,2002),企业治理出版社2001和2002年版。
2.私营企业。1993年,国家有关部分将私营企业不准经营的50多个品种改为35个品种。2000年初,政府又夸大,除关系***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应答应民间资本进进。2000~2001年,私营企业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所占比重居尽对多数。但开始下降,不过尽对值仍在上升; 社会 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则不论所占比重还是尽对值都在上升(见表3)。
表3细分行业私营企业进进情况
注:括号外数据为尽对值,括号内数据为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1,2002),企业治理出版社2001和2002年版。所占比例为 计算 值。
3.外商投资企业。1992~1994年,政府开放了原来“禁进”的贸易等服务领域。1995年颁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96年又作了进一步修订,进步了市场准进的透明度。2000年开始,政府进一步推进外贸、 金融 、保险、证券、电信、 旅游 和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放宽对一些行业外商持股比例的限制。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数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为3.39∶74.18∶22.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所占比例为1.92∶72.51∶25.57.其中,投资最多的是制造业。在三次产业中,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分别是8.04%、19.28%和11.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分别是32.96%、18.56%和5.44%。另外,房地产和旅馆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由下降转为上升(见表4)。
表42001年外商投资部分行业情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资料来源:外经贸部2001年外资统计。转引自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企业治理出版社2002年版。
4.三次产业中非国有经济创造的gdp 所占比重。以gdp 来衡量非国有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进进,第一产业占有尽对上风,非国有经济对该产业gdp 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97%以上的水平。第二产业是三次产业中非国有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非国有经济对该产业gdp 的贡献率从1992年的49.48%进步到2001年的74.33%,年均进步4.63%。其中,产业年均进步4.93%,建筑业年均进步2.08%。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其对该产业gdp 的贡献率从1992年的30.14%进步到42.31%,年均进步3.84%(见表5)。
表5三次产业非国有经济对gdp 的贡献单(%)
资料来源:1999年以前数据引自中国经济改革 研究 基金会“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题目 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594~597页。2000年和2001年数据系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相关《统计年鉴》推算(按当年价格)。
(三)非国有经济市场运作的规范化
非国有经济是市场的产物,其行为具有典型的市场特征。
1.非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非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从市场实际和本公司的结构出发来确定自己的治理机制。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2001年非国有企业的抽样调查,在样本企业中,85.9%的企业以为其治理结构是公道或比较公道的,是能够适应市场要求的。
(1)经营者市场选择率。在经营者任命方式题目上,95.1%的企业由市场选择,其中由董事会任命的企业占73.8%,由职代会选举的企业占10.7%。
(2)决策自主程度。在决策模式题目上,57.3%的企业选择集体决策模式,28.2%的企业选择集权模式,9.7%的企业选择分权模式。对于企业/各自所选择的决策模式的效率,95%的企业以为是高效的,是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和灵活性而做出的最佳选择。96.2%的企业是独立选择自己的决策模式,或者说,96.2%的企业是具有决策自主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