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活动中的社会题目及其对策(8)
2017-09-12 03:28
导读:劳动力情况调查,1986年就地转移劳动力中,妇女劳动力为26.3%,向外地转移中女性仅占2 1.8%。③乡镇企业发展居全国前列的江苏省1986年全省抽样204个村,
劳动力情况调查,1986年就地转移劳动力中,妇女劳动力为26.3%,向外地转移中女性仅占2
1.8%。③乡镇企业发展居全国前列的江苏省1986年全省抽样204个村,当年转移出来的劳
动力中女性为39%。④考虑到东、西部的差异,看来全国妇女劳动力转移出来的人数大鸡
在25%左右,最多不超过30%。据此推算,1978—1988年我国从农业中转移出往的妇女劳动力
大约在3300万左右。从中可以看出,妇女从农业中转移出往的人数远少于男性,这是差别一
。
差别二,表现在转移出来后的就业层次上,女性较男性为低。如前全国百村劳动力调查数据
表明,妇女外地转移的比例较小,占进城劳动力的1/5多,约有近千万人。这部分人往往集
中在低技能的家务劳动市场,1989年全国有300万以上农村妇女在城市当家庭保姆。⑤乡
镇企业的妇女也主要集中在技术构成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
服装、加产业等,劳动
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收进低。乡镇企业中技术性较高、收进也相对丰厚的工作,如管
理职员、技术员 、倾销员、会计等,则基本上被男性占有,女性比例极低。苏州市妇联198
9年调查,全市乡镇企业女工程师、女技术员占总数4%,其中28家出口创汇企业中,女工程
师、女技术员仅占1%,女领导也只占到7.4%。⑥
女性转移的低层次还反映在整体的迟缓。80年代初当男性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时,又
劳力还停留在农业内部,由种植业向林、牧、副、
渔业转移。80年代中期伴随乡镇企业大发
展女性劳动力开始源源不断充填到各种技术构成低的第一线工作后,已经在非农产业集聚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资本和经验的男性,又开始从经济效益不甚理想的乡镇企业中转移,往从事利润更大的经济
活动。男性在非农转移中因快一拍而占尽了上风,总是把收益较小的份额推给了女性。オ
①《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利用及转移》课题组:《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选择》,
《中国农村经济》1990年第10期。
②《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利用及转移》课题组:《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选择》,
《中国农村经济》1990年第10期。
③《全国百村劳动力情况调查资料集》,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版。
④金一虹:《经济改革中农村妇女的现状与出路》,载《中国妇女分层研究》,河南人民出
版社1991年版。
⑤《中国统计摘要》(1989年)第16页。
⑥金一虹:《经济改革中农村妇女的现状与出路》。オ
差别三,表现在女性转移者中逆向转移比例较男性大。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由于转移者
的年龄差异。有关转移到非农产业部分男女劳动力的年龄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我在农
村的观察和经验,女性转移者多数为未婚女青年,1987年我在陕西长安、泾阳两县调查,转
移到非农产业部分的妇女中未婚女青年占62%。这在异地转移中尤为突出。这些年轻纺行业
所招的“轮换工”,经济特区的“找工妹”,以及遍布全国大城市的“小保姆”,几乎都是
未婚女青年。她们外出的目的在挣钱之外,还夹带着改变个人命运的期看〖cd2〗寻求在城
市结婚安家的机会。因而在结果上,一旦寻到了这种回宿,便完成了彻底转移;如若没有这
种机会,她们在城里呆上三年五载后还是要回到乡间结婚的,这样就形成了女性劳动转移中
的“替换”现象,来一批、走一批,因而尽管每年孝有新的人在向外转移,可是总数目却增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加不。第二是由于女性劳动力在劳动市上的劣势地位。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
移,不论是进城做工的异地转移,还是进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都没有改变农民的社会身份
〖cd2〗户籍仍在农村。碰到城市经济不景气时,首先裁减的便是农民工,而这其中首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