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后体制下的乡村政治:变迁与重建(4)
2017-09-19 04:42
导读:事等);经济状况良好,等。总的来说,维持型乡村政治还是存在疏松现象,但仍然保 证了社会有序运行。 维持型乡村政治里,国家的政治输进输出渠道
事等);经济状况良好,等。总的来说,维持型乡村政治还是存在疏松现象,但仍然保
证了社会有序运行。
维持型乡村政治里,国家的政治输进输出渠道通畅。中介组织一般能够把国家意志
贯彻到社会中往,但缺乏稳定的组织依托。
3.瘫痪型。瘫痪型社区是由于国家政权退出后,未能建立起相应的整合机制,乡村
基本上处于无组织状态,国家的政治输出渠道受阻,国家对社会,社会对个体处于失控
状态,在乡村政治瘫痪的社区里,党支部、村委会名存实亡,难以开展工作,宗教势力
或恶势力抬头。资料表明,乡村组织涣散状况是公社解体后乡村广大地区出现的一个带
有普遍性的现象。1989年一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方面的讨论会就农村基层政权状况进行
了讨论,以为,“目前乡村社会题目极为严重,砍伐森林有禁不止,耕地大量缩减抛荒
,封建统治抬头,打牌赌博成风,计划生养失控,社会治安混乱;与此同时,农村干群
关系紧张,矛盾异常尖锐。农村组织缺乏凝聚力,党员丧失感召力,有的基层政权,尤
其是村级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村自治名不副实,造成政权系统组织断层,社
会治理真空和失控。法律政策执行线路受阻,整顿村级组织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题目。”
(注:张厚安:《中国乡镇政权建设》,第257、262页。)造成乡村组织瘫痪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包括村组织班子,乡镇政权状态,乡村社会环境,农民态度,乡村经济状况
等各个方面。对影响乡村政治整合的各种因素,本文将在下文详加分析。
附图{图}
(三)影响乡村社会整合的气力分析
乡村社会变迁是政治变迁的基础,而影响乡村政治整合的各种社会气力则是直接动
因。当然,这些社会气力的消长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我以为,公社后体制下影响乡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政治整合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1.经济能人崛起。公社后农村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变更,为乡村经济能人崛起提
供了制度空间,形成了乡村新的阶层结构。乡村经济能人有集体经济的带头人,也有个
体私营业主。他们对乡村政治的影响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是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的重要气力,有的则成为乡村政治整合的挑战性气力。(注:张劲松:《农村经济能人
与乡村政治发展》,第三章,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村级组织企业化。对于村级组织企业化本文已在上文作过一些论述。这是公社后
乡村再组织的实现形式,也是公社后乡村政治发展的主要形式。乡村组织企业化有如下
几种主要形式:(1)以“集体经济”(集体所有制)为产权形式的乡村企业化,如“苏南
模式”;(2)以股份合作为产权形式的乡村企业化,如“万丰模式”;(3)山东烟台、威
海、淄博等地跨越乡村区划的乡村组织企业化(村庄吞并)。(注:参见《改革中的农
村与农民》,第332-333页;折晓叶“农民再合作的制度体系与制度基础——对南部中
国一个超级村庄的实地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夏季号及秦庆武
“村庄吞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战略与治理》,1996年第5期等论著。)作
为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再组织的主要形式,乡村组织企业化在一些地方已达到相当
程度,如山东文登市到1995年已有365个村实行村级经济行政企业化治理,占全市行政村
总数的38.4%。(注:《文汇报》,1996年1月12日第5版。)深圳市的行政村、自然村普
遍建立了股份合作公司。(注:林祖基:“关于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深圳特区报》1998年10月6日,第2版。)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体制内权力的消长。这里体制内权力是指国家政治制度中规定的乡村组织的治理
能力。主要包括党支部和村委会。两个组织的权力在公社前后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
公社时期,乡村组织机构主要是党支部和队社,党政社合一,其中行政系列是大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