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后体制下的乡村政治:变迁与重建(8)
2017-09-19 04:42
导读:以为社会经济精英对乡村政治的某些挑战在于社会吸纳机制的弹性不足。(注:张劲松 :《农村经济能人与乡村政治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以为社会经济精英对乡村政治的某些挑战在于社会吸纳机制的弹性不足。(注:张劲松
:《农村经济能人与乡村政治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因此,从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上加强对农民的吸纳是乡村再组织化的重要取向。
(二)乡村整合目标:从国家控制到社会控制
关于社会秩序的获得,历史上有两种取向,即国家(政府)取向和社会取向。政府
取向又称政治取向,主要通过国家政权气力实施统治,遵循恐怖和强制原则,社会取向
则是通过社会自身气力达到社会秩序和幸福,具有自发性、契约性。e·a·罗斯最早使
用社会控制一词,他将社会控制分为政治的和伦理的两种。(注:e·a·罗斯:《社会
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24页。)社会学里的社会控制一般也没有把“社会
控制”主体和客体予以划分,大多把政治的、社会的控制笼统叫做社会控制。如《社会
学概论新篇》将“社会控制”定义为社会统治体系,利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
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和制约的过程。(注: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版。)北大版《社会学教程》则将社会控制分为政治统治和社会约束,将政治控制和社
会控制作了大致区分。(注:本书编写组:《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本文使用的“社会控制”一词并非严格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控制,而是指“由社
会实施的”或“社会性”的控制,相对于“由国家实施的”或“政权性的”控制。
这样的划分在政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它标示了乡村政治整合的性质,反映
的是政治学上重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征。在政治学上,这种区分早已有之,即是关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于国家权力限度、国家职能及社会对国家的制约等题目。一项社会事务究竟由国家还是
社会来力,意义并不限于这件事情本身,它涉及整个的治理方式,涉及到人类对全部政
治生活的理解。现在看来,无论从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来看,保持社会对国家的相对独
立,都是十分重要的。
从政治上看,国家权力的过多参与会造成社会的僵化和对个人的压制,由于国家权
力的一致性要求社会团体或个人服从国家权力所体现的“公意”,这之中,是只有国家
社会而没有市民社会的。密尔在其限制政府的主张中以为,在政府现有职能之外的每一
增加,都足以更加扩大散布其对人们希看和恐惧心理的影响,都足以使活跃而富于进取
心的一部分公众,愈来愈变成政府的依存者,或者变成旨在组成政府的某***派的依存
者。假如公路、铁路、银行、保险机关,巨大的合股公司、大学以及各种公共慈善机关
等都变成政府的分支机构,再假如市政工会和地方议事会以及现在传留给他们的一切,
都变成中心行政系统的一些部分,又假如所有这些不同事业的从业员都由政府来任用和
支付薪金。因而其生活上的每一进步都要巴看政府来赐予,那么,即使有一切所谓出版
自由和平民的立法组织,也不足以使这个国度或任何国度,成为一个名符实在的自由之
国,并且这种行政机器愈是构造得有效率和科学化,……为患就愈大。(注:〔英〕约
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20页。)因此,罗斯特别讨论了社会
控制的界限,以为社会控制应给予我们最多的福利而最小地剥夺我们的自由。(注:《
社会控制》,第313页。)市民社会理论以为,应发育社会,依靠社会制衡权力。(注:
顾昕:“以社会制约权力”,《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年版。关于市民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社会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多有讨论。)
从经济上看,国家对社会的过多干预,也会影响经济的效率。对此,亚当·斯密有
过经典的论述,在他看来,君主(政府)不应该监视和指导私人产业,由于“要履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