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对策(7)
2017-09-21 05:47
导读:身利益的自发倾向,因而今后仍有继续出现与周期性反复的可能。 现在看来,现行的家庭承包制不能发挥“助产士”的作用,它仍然给农民保持一种土地
身利益的自发倾向,因而今后仍有继续出现与周期性反复的可能。
现在看来,现行的家庭承包制不能发挥“助产士”的作用,它仍然给农民保持一种土地的束
缚。已经专门从事非农产业的原劳动人口,也有一份承包地。维持这种“职业双重化”现象
的理由有两条:一曰为外出职员“留一条后路”,二曰外出职员“也有要田的权利”。
这在
承包制初期,有一定的道理。但长此以往,会导致三种结果:一是非农职业稳定、收进较高
者抛荒;二是务农职员难于形成规模经营;三是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户。我国现阶段劳动
力市场发育的重点是城镇非农劳动力市场,这一市场的发育,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这
纛农村劳动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与土地没有产权关系。同时
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农村劳动力,才无后顾之忧与“退路”,才能真正进进城镇非农劳动力
市场。
基本对策之一是:土地集中。为此需要进行两项制度创新。一是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为已经离农并有相当稳定的职业者断“脐带”,即与土地的关系。二是建立全民社会保障制
度,代替原始的土地保障制度与单一的家庭保障传统。家庭承包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市场有偿
转让,可以每 纯收进3—5倍金额为参数,买卖双方协商议定土地转让价格。乡、村社区组
织充分中介,保证公平交易与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鼓励农民“彻底转业”,把土地转让费
投进企业,成为股东。同时,发放优惠贷款,培养“职业农民”,建立与扩大家庭农场或合
作农场,促成规模经营。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都是走的农场化道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基本对策之二是:加强农业保护与投进。农业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比较低的产业,这是
世界性的现象。为调动农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求得农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很多国家,不论
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给予财
政补贴。例如,美国政府每年给经营者2.2万美元的补贴,欧共体为1.3万美元。日本对农业
的补贴标准是使农民的劳动报酬与城市工人的均匀工资保持大体一致。这些国家能够给农业
经营者大额补贴,有两个条件:一是农业经营者数目少,只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的3—6%,
因此对农业的保护是“大部分人保护小部分人”。“大部分人”保护“小部分人”的经济利
益,“小部分”保护“大部分人”的吃饭题目。二是农业经营者自身经营的耕地多,收进水
平与城镇工相比不至太低,政府补贴得起。例如,美国每个家庭农业经营耕地均匀为2600多
亩,最多的达2.4万亩。欧共体多数国家的家庭农业经营耕地均匀为200亩左右,最低的的也
有60多亩。日本个体户的均匀耕地,都府县是16亩左右,北海道是120亩左右。而我国目前
的情况一是农业经营者数目太多,二是经营的耕地面积太少,全国均匀每户6亩多,沿海地
区只有4—5亩。因此,中国现阶段不可能给农民经营者大额补贴。同时,解决农业投资不足
的题目显然也是困难的。1986年以后,我国连续几年对农业的比重仅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
3%。据国外的经验,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00美元向1200美元过渡的国家,对农业的投资
最低应10%以上。由于受产业投资扩张的约束,近年来国家与地方对农业的都不会大幅上升
,大幅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是目前保护农业与增加农业投进可能性的有效途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ht5h〗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
〖htss〗农村第一步改革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实质是解放农业劳动力。如今,家庭承包制的
潜力已经
用尽,第二步改革必须启。第二步改革的目的,在于开放利用第一步改革解放出来的农业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