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对策(8)
2017-09-21 05:47
导读:动力。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说过:“当土地就本身而论不再是导致贫 富的关键因素时,人力就成了关键性因素。”我们常感叹中国人太多,
动力。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说过:“当土地就本身而论不再是导致贫
富的关键因素时,人力就成了关键性因素。”我们常感叹中国人太多,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
巨大。人多确实是一种社会负担,但人多也是一各资源。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两个突出的
,一是闲置,二是素质低。当前,我国农村尚有22%的劳动力是文盲和半文盲,贫困地区的
这一比例高达30%以上。劳动力素质太低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
人力资源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发人力资源有两条途径:(1)投资。最近一
份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东亚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除非它具有下述三种特点,否则它就无
法取得成功:外向的方针、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其中,对人力资源的投
资特别重要。传统农业经济活动的特点是投资的收益率极其低下,这是由农业技术落后与农
民技能低下所引起的。农民贫穷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有利可图的现代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农村人力资源的投资可分两个层次:一是短期投资,即职业技术培训;二是长期投资,即发
展普通教育。(2)组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中部分具有手工技艺的人还没有充分发挥他们
的才能,应把他们组织起来,再吸收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组成各种形式的联合体。经济
较为发展的地区,应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积聚。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可宝贵的部分,人才集中
可以激发积聚效应。这些工作需要县、乡、村三级行政组织牵头来做。
家庭自行配置人力资源带来双重结果,一方面农业剩余劳动力获得非农化的自由,另一方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造成分散性和规模不经济。为了克服家庭配置机制的弱点,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应逐步社会
化。首先培育社区对本地资源的协调配置机制。社区配置资源有利于发挥地区上风、加强社
会化服务体系,但仍然上仍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在家庭配置与社区配置的基础上,发展
社会配置机制,即建立劳动力一市场、社会服务机构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利用回流效应,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很多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已经有多年的经
历,形成一定的规模。这部分人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头脑灵活,在外又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对于乡村来说,就像出国留学职员一般,从他们中间挑选一些能人充实到乡村两级领导班
子中往,或让他们创办乡镇企业,从而通过回流效应形成创业潮。
〖hth〗乡村产业化
〖htss〗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溢,需要一些适当的载体来吸纳。现阶段中国吸纳农业剩
余劳动力
的主要载体,是乡镇企业。农民向非农产业投资与致富的热情,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农
业在自己的家园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在农民近几年均匀收进中,20%多来自乡镇企业,在
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则占一半以上。
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产业化不断加速。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
重第一次下降到50%以下。1992年,全国农村产业产值在农村总产值中的比重第一次上升到5
0%(见表2)
〖ht5”h〗表2〓〓〓〓〓中国农村社会总产值构成及其变化
〖htss〗〖bg(!〗〖bhdfg1*2,wk6。6w〗年份〖〗农业〖〗产业〖〗建筑〖〗运输〖〗商
饮
〖bh〗1980〖〗68.9〖〗19.5〖〗6.5〖〗1.7〖〗3.5
〖bhdwg1*2〗1985〖〗57.1〖〗27.6〖〗8.1〖〗3.0〖〗4.3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bh〗1986〖〗53.1〖〗31.5〖〗7.8〖〗3.3〖〗4.3
〖bh〗1987〖〗49.6〖〗34.8〖〗7.7〖〗3.6〖〗4.4
〖bh〗1988〖〗46.8〖〗38.1〖〗7.1〖〗3.5〖〗4.5
〖bh〗1990〖〗46.1〖〗40.4〖〗5.9〖〗3.5〖〗4.1
〖bh〗1991〖〗42.9〖〗43.5〖〗6.0〖〗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