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发展格局下的农村困境(11)
2014-12-05 01:39
导读:[4]一般地说,他们回家过年、家里缺少劳力的还要加上回家"双抢",总还要带 差不多一年中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现金收入在身边。 [5]在粮票制度下,即使有
[4]一般地说,他们回家过年、家里缺少劳力的还要加上回家"双抢",总还要带 差不多一年中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现金收入在身边。
[5]在粮票制度下,即使有现金,但如果没有当地的粮票,连到小饭馆里边吃个便 餐也不行。
[6]见黄平主编《寻求生存》,1996,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在《寻求生存》中, 我提出了"生存理性"这个命题: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多地少,对于这里的农村 人口 来说,多少世纪以来,对农业生产的最"理性"的投入产出考虑,不是以个人为单 位的 边际利润最大化,而是以整个家庭为单位的基本生存总量的保障。所以才有所谓 "农业 生产内卷化"的现象。("农业生产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是黄宗智 (Philip Huang)借用C Geertz的概念,指在边际利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继续对土 地投 入更多的劳动。关于"生存理性"和我的相关,参见:黄平,"当代中国农民寻 求 外出-迁移的潮流",《思想》,别册,No928,《迹》)
[7]根据购买力计算,世界银行已经在2000年正式把中国列入"低度中等收入国家 "的行列,由此不但用于农村卫生等事业的低息"软贷款"没有了,连用于 偏 远地区基础设施的"硬贷款"也不行了,是祸是福,再当别论。
[8] 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的时候,农民现金收入在零值或零值以下的只占1%, 到 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约46%。据陆学艺的计算,1996年以后粮食等农产 品和菜 蛋瓜果的价格都是下跌的,仅粮食一项1999年就比1996年下滑了3200多亿元, 当然,由 于粮食的商品率仅占30%,所以农民的现金收入没有减少这么多,但是实际收入 总的算 起来约减少了4000亿,几年下来约16000亿以上!
[9]据估计,乡一级政府平均负债200多万,村一级平均负债达到20-30万。(温铁 军:"慎言'三农'",《读书》,2001年第10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0] 1999-2000春节前后,我的几位同事和我在广东-湖南-四川一线跟随农民工往 返于打工地点和他们的家乡之间,亲眼看到许多人春节返乡后再回到深圳东莞一 带,原 来的厂子就已经关门歇业了,而各个厂家门口还排满了来自甘肃、内蒙等地的农 村青年 男女,他们扛着行李在等空缺!
[11]几亿人的吃饭,现在总算是基本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许多年, 中 国政府还要在《政府
工作报告》中提到,在我们这么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解决 了吃 饭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对此,一些不明白其中道理的外国朋友曾经在 80年代 末很认真地问我:"你们中国人究竟要吃多少饭?"他们可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
[12]黄宗智(Pillip Huang),Huang, P.C.C., 1985,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文 版《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1990, The Peasant Famil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alta,1350-1988,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文版《长江三角洲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 1992。]类似的研究当然还有很多,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包括James C.Scott的 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 (1976, Yale University Press)和Samuel Popkin的 The Rational Peasant (197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一位著名的美籍 中国
社会学家在最近与我谈起近代的社会变迁的时候,还专门说到,现在有 些问 题、争论的确是假问题,但是近代以来有两个基本东西是不应该被简单甩在一边 的:一 个是帝国主义,一个是人多地少。
[13]当然,做过这类的人绝不只是温一个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4]在我最近参加的15届ISA大会上,有位在美国执教多年的印度教授向大家提 出 :为什么印度实行的是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却在过去20年中仅仅获得了不及中 国1/3 的外资?